文/叶燿才
草书,是大写意艺术的源头。草书的写意,自秦汉时“写得不谨,便成草书”的随意,到遵循一定草法的自觉抒写,到“变动不失古意”的自成一家,具有极其迷人不可穷尽的变数。不妨以数理喻书理。借用“圆周率”言之,将已知的历代碑帖技法视同“3.14”,则紧随其后的“无限不循环小数”——“3.14159265358……”万千亿兆不可预测之数,正可与草书一本万殊之意象,异理相通!
草书的兴起,历史上先后有三种形态,章草、狂草、今草。先是章草,字形扁方笔势横逸,由先秦至汉代的篆籀、简帛、隶书演化为隶草而成。二是狂草,又称大草。相传肇始于汉代张芝的一笔书,大成于唐代的张旭、怀素。狂草的出现,将篆、隶、草、行、楷的方块字形彻底打破,创变为线节奏图形,以篆籀笔法书写成一种富于线条意态的视觉艺术。狂草的创变,首次使书法从图形化向线节奏化发展,为书法成为更高形态的写意艺术开拓了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创变对书法艺术而言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三是今草,又称小草,相传由晋代王羲之变章草为今草。今草以晋人婉约妍媚的书卷气息为历代文人所推崇。广为流布的《十七帖》以及智永、孙过庭等均有名迹存世。
当代书坛,区潜云(1938-1998)书法,将章草的简古横逸、汉碑的方折、摩崖的烂漫,融贯于狂草。由蕴藉精微转为豪放纵横、雄直率真、生气勃然。在古代草书传统审美程式之外,续写笔墨之奥,独造章法之奇,一新耳目!
区潜云书法,“自学无师,从草书入手,后始习隶、楷、篆、行诸体。以草体为最擅长。”(引自区潜云手填简历)三十岁之前,小楷精美,小行草题跋、汉隶题签,已见规模。又深于简帛、章草,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融汇张旭、怀素狂草,形成了自己特立独行的风格。
区书之难能可贵,在于早年下足功夫深研传统,食古能化,不断开拓未知之境,在追求无穷日新的变化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认为:“熟临赵董两家,娟丽韶秀易得,雄强朴厚之气难成;熟临张旭、怀素的狂草,流畅飞动易得,虚和凝练之气难成。”他的笔力、感觉、过人的书识和天赋的自信,是合一的,进取的,而不是随意无奈的“颓然天放”。他的淡泊不止于古人的隐逸,更追求空前的孤绝。
区潜云曾说:“习惯是创造的天敌。重复别人和重复自己,都算是失败!”从他留下的大批佳作中可以看到,他的书风历经数变,越变越奇:约在1975年至1982年,将碑刻的天趣、康体的圆笔、王铎涨墨的淋漓熔于一炉。通篇章法每出人意表,不解者目为变态,观赏者大呼过瘾。这个“始从破体变风姿”的首创,是从之前的平正中和猛跨了一大步。含有章草意味的小草书作品,晋韵十足的笔锋一转,温润秀雅,文气宜人,似乎是对几年来大胆妄为之后的略作调整。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一批章草作品,渗入碑书方折笔意,流畅中不失简古厚拙,颇得返本开新之趣。同期还有独创的草隶,以行草笔意将隶书的左右结构开疏,使行距紧密字肩相接,而上下字距加倍拉宽,轻松率意写就,令人愕然。1985年至1990年中后期是其草书创作的高峰期。
区潜云草书的豪雄、纵横、率直,变化神奇不可方物,为历代狂草名家所罕见,这同他长年所练武术、剑法有关。其有名论“善书者多劣作”,区书因行笔每如拳剑之迅疾,故又有“题匾连书廿七纸”均不满意之佳话,“废纸三千”是寻常之事。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吴小攀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书道论坛|区潜云,在无穷日新中实现书法理想》发布于2022-3-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