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魏超然 实习生 敬茵子
北京冬奥会,有多个地处热带、沙漠、赤道附近甚至是太平洋热带岛国等本身没有冰雪的国家或地区派出运动员参赛,海地、沙特阿拉伯两个热带国度还迎来了冬奥会的首秀。他们是如何拿到参赛资格的?参赛成绩怎样?又有哪些精彩而温情的故事?
他们迎来冬奥首秀
本届冬奥会,又有两个新国家加入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家庭,都是热带国度——位于加勒比海的岛国海地、中东沙漠的沙特阿拉伯。沙特还是首个参加冬奥会的海湾阿拉伯国家。
理查森·维阿诺成为海地冬奥会第一人,他参加了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和男子回转项目的角逐。男子回转他获得第34名,大回转则遗憾未能完赛。

维阿诺出生在法国,和其他热带国家的冬季项目选手一样,为了实现参加冬奥会的梦想,他常年在欧洲训练比赛。筹措训练和比赛的费用总是让维阿诺头疼不已,据说,要不是海地滑雪联合会主席为他提供支持并给他打了一通电话,他可能已经放弃了滑雪。克服重重困难,维阿诺终于获得了北京冬奥会的参赛资格。
在接受采访时,维阿诺表示:“我没有天赋,我的肤色里原本没有雪。我不得不付出很多才能到达那里。希望我能够为祖国海地树立一个榜样,向海地人民传递希望的信号。”
同样首次参加冬奥会的沙特阿拉伯原本打算派出两位选手萨勒曼·胡韦什和法伊克·阿卜迪角逐高山滑雪项目,不过经过综合考虑,最终只有法伊克·阿卜迪一人成行。
在2月13日的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中,法伊克·阿卜迪最终以总成绩2分46秒85排在第44位。
“太兴奋了,真的,我第一次站在了冬奥会赛场,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出色。我很自豪,能够代表祖国沙特阿拉伯参加北京冬奥会。”阿卜迪激动之情难以抑制。其实,沙特能第一次出征冬奥会,也是“借船出海”,阿卜迪出生在美国圣地亚哥,现居住在沙特阿拉伯东北部城市达兰。
在他4岁的时候,他的妈妈教他滑雪,从此开始逐步成长。他的滑雪教练不是来自西班牙,就是来自加拿大。阿卜迪念的是美国犹他大学,而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也是因为那里附近有雪山,可以滑雪。
“通过不断的训练,我的成绩越来越好。我知道自己的举动,势必会影响沙特这个国家的青少年们关注滑雪,喜欢上滑雪。我们需要不断去努力改变,我开创了沙特阿拉伯的体育历史。
当然,这仅是一个开始,我才24岁,未来还有很多计划等待我去完成。”阿卜迪说,“我希望我的参与能够为整个地区的更多人打开一扇新的大门,更多地参与到冬奥会当中。”
据了解,为了显示对北京冬奥会的高度重视,沙特去年初就专门成立了冬奥训练营,共有8位男运动员入选,主要是高山滑雪、越野滑雪选手。由于沙特长年高温干燥,也没有专业滑雪场,便从欧洲和北美聘请专业教练,然后把选手送到瑞士训练。阿卜迪最终脱颖而出,拿到参赛资格。

有趣的是,两个国家的两位选手参与的都是高山滑雪项目,而事实上,这些冰雪运动“小国”参加冬奥会几乎都是从滑雪这个项目起步的,首秀大多是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的运动员。
参加北京冬奥会的6名非洲选手中,有5个参加高山滑雪,1个参加越野滑雪;泰国本届冬奥会的4名参赛运动员也都来自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这两个分项。
原因为何?可能和这两个项目相对较低的训练和参赛门槛,以及相对较低的技术要求有很大的关系。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冰上项目以及跳台、空中技巧这类雪上项目,都有着极高的难度和技术要求,危险性也更高。
如果不是从小就开始练,没有超人的天赋,根本达不到冬奥会参赛水平。而滑雪则简单很多,一对雪杖加一对雪板,找个雪场就可以练习了。而且像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这些项目,参赛的人数相对要多,拿到冬奥会入场券的机会也就多了。
他们让冬奥更精彩
还记得开幕式上那个赤膊涂油、身套草裙、脚踩人字拖的美属萨摩亚小哥吗?作为这个太平洋热带岛国唯一一位参赛选手,他在开幕式上的“清凉装扮”给全球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被戏称为“冬奥会最扛冻的旗手”。他叫内森·克伦普顿,是一位男子钢架雪车运动员。北京冬奥会,他最终获得男子钢架雪车第19名。

尽管成绩一般,但他表示“已经尽力,不留遗憾”。他给予“雪游龙”很高的评价:“这是我见过的全世界最漂亮的一条赛道了,在群山之中环绕蜿蜒,设施很完善,训练和参赛也很便利。”他说,他一直十分期待参加北京冬奥会,之所以在开幕式上那样出场,是希望展现对冰雪运动的热爱。
克伦普顿是一名跨项运动员,就在半年前,他刚参加了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比赛。而之所以参加冬奥会,源于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期间,他在电视上看到钢架雪车时开始为之着迷,并决定投身于这项运动,随后便开始训练。
2014年,内森参加了自己的第一场钢架雪车比赛,在2016年他拿过世界杯赛事的第五名,2019年的北美杯上他又为美属萨摩亚拿到了第一枚冬季运动金牌。
内森目前世界排名第25位,他说:“我36岁了,已经处在职业生涯的尾声,过了自己的运动巅峰期。但我仍然能够在大约七个月内参加两届奥运会,这非常艰难,也非常酷。”
25岁的香农·阿贝达是本届冬奥会厄立特里亚代表团唯一一名运动员,也是仅有的6名非洲运动员之一。在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中,阿贝达头戴白色头盔,身着厄立特里亚国旗色彩运动服,以矫健的身姿顺利完成比赛,总成绩排名第39位,比2018年平昌冬奥会提升了22个名次。

香农·阿贝达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厄立特里亚人,他出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一个寒冷的北方小镇,父母后来移民到加拿大,阿贝达也在那里与冰雪结缘。他从3岁时就开始滑雪,在2003年便开始参加各种比赛。2018年香农·阿贝达首次参加冬奥会,但因伤病困扰,他曾一度选择退役。
然而一位朋友的意外离世,让他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并再次拾起雪板。厄立特里亚是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鼓励其他人走出舒适区,也勇于挑战自己。
提到牙买加,你第一时间能想到什么?咖啡烤肉还是博尔特?其实,这个盛产“飞人”的热带国度早在30多年前就实现了冬奥梦。
1988年,牙买加男子雪车队首次参加冬奥会,虽然是最后一名,但其不放弃的体育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这个加勒比海岛国既没有冬季降雪,也缺少人造冰雪场馆,运动员要参加冬奥会,训练之艰难常人难以想象。
他们的故事在1993年被拍成电影《冰上轻驰》——四名田径选手为了一圆奥运梦,在烫脚的沙漠里推滑自制雪橇,躺进冰箱体验寒冷,被当地警察嘲笑,这些滑稽片段引人捧腹大笑,但也让我们窥见热带国家参与冬奥的艰辛与困难。迄今为止,热带国家在历届冬奥会上从未赢得任何奖牌,但这却丝毫阻挡不了热带国家参与冬奥会的热情。
牙买加开幕式旗手、滑雪运动员本杰明·亚历山大在高山滑雪男子大回转比赛中获得第46名,他赛后骄傲地说:“能参加北京冬奥会已经是一种胜利,我已经拿到属于我的‘金牌’,那就是冬奥会参赛资格,颁奖仪式就是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
这位39岁的运动员6年前才开始滑雪,“我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练习,我就跌倒了27次,如果下一次我跌倒次数少于27次,那就是进步。”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新华社
责编 | 梁劲松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他们的国家没有冰雪,但他们参加了冬奥会》发布于2022-2-1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