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天花板”
“属于中国人的浪漫”
“这就是文化自信”
……
2月4日晚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
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
无数精彩瞬间在网络上刷屏
整场开幕式由一朵“雪花”贯穿全场
为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
中国日报画时代工作室成员
李旻和宋晨
作为编导人员
参与了开幕式美术创意工作

李旻2009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现任中国日报社美术部高级编辑;宋晨2013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现任中国日报社美术部主任编辑。
她们不仅参与设计了运动员入场仪式“雪花引导牌”的设计工作,还参与了大雪花的修缮和完善,最终雪花导视、雪花火炬台设计则采用了黑弓Blackbow团队设计方案。

构建一朵雪花
本次开幕式的核心创意理念,来自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北风行》中一句“燕山雪花大如席”。
运动员入场环节,引导员手持“雪花引导牌”带领运动员们轮番登场。每片“雪花”均以中国结为基础造型构造而成,犹如钻石中的光,让人过目难忘。

李旻说,“雪花引导牌”将雪花与中国结纹样巧妙结合在一起,以线条造型,展现出简洁、空灵、浪漫的冰雪美学。把中国人对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解融入到了雪花的设计中。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图源:新华社
随着运动员们入场结束,各引导员手持“雪花引导牌”向场内围拢,所有代表团的“小雪花”汇聚在一起,构建成一朵“大雪花”,与冰雪五环相呼应,与各个代表团的旗帜融为一体,演绎着世界大家庭“一起向未来”的愿景。
呈现中国美学
据透露,这些“雪花”的设计历经近3年,经过了300多稿的反复修改。回忆起本次开幕式的相关设计工作,李旻和宋晨都直言“十分难忘”。
起初,得知能参与到冬奥开幕美术创意的工作,李旻便开始收集历届冬奥会、夏奥会开幕式的视频和图像资料,准备好硬件设备,以随时随地投入到设计工作中。

2月4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图源:新华社
“小雪花”的设计过程为李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张艺谋导演对美学的追求,对最终呈现效果的细节把控是极致的,每一次设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每次给导演看修改好的方案,他都会特别认真地一个一个细节地给我讲,线条粗细、走向、空间、疏密等问题,一点点地调,全部推翻重来是常有的事。”





雪花设计稿 李旻、宋晨供图
而整个设计过程跟下来,看到自己对中国美学的理解通过一片片雪花呈现出来,李旻成就感十足。
此前,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曾透露,本次开幕式最大的伏笔是“一朵雪花的故事”。“雪花”完美呈现的背后,是数百次的调整与修改。






雪花设计稿 李旻、宋晨供图
李旻说道,“我们就是幕后的一片片雪花,团队间的共同协作让一个个创意细节汇聚到一起,最终达到如此完美的视觉效果。”
宋晨表示,“设计接近后期,我们开始结合雪花图形的制作工艺反推设计方案。由于雪花的造型过于繁复,作为引导牌的小雪花加上发光工艺后,会因为图案过于密集在摄像转播时模糊在一起,失去图形本身的美感。”



雪花设计稿 宋晨供图
经过一次次大幅度简化,团队最终设计出了既符合视觉审美也符合实物效果的“雪花”形态,将中国人的浪漫与美呈现在了世界人民的面前。
统精神当代表达
从入场仪式到点燃主火炬,开幕式中的雪花元素无处不在。来自世界各地的“雪花”,最终在本次冬奥会的舞台上汇聚成一朵雪花,既寓意着世界大联合,也蕴含着共建的心愿和理念。
本次冬奥会开幕式刷屏,让不少网友直呼“这就是中国人的浪漫”。什么是中国美学,什么是中国人的情怀,什么样的艺术最有力量?这一系列问题也成为李旻和宋晨创作的不竭源泉。

李旻与张艺谋
谈及此次创作,宋晨认为以“传统精神当代表达”是内核,“在承继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创新,展现属于中国人的简洁、空灵、浪漫的冰雪美学,传达出北京2022年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理念。”

宋晨与张艺谋
从西方谚语“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到东方诗仙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东西方文化交融下的创意,为世界观众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冰雪盛会。
一代又一代清华人,也在为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
来源 清华大学微信公众号 | 作者 李金昳 左卓
编辑 王琼
流程编辑 吴越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冬奥开幕式的“雪花”,3年间改了300多稿,来看版本的演变》发布于2022-2-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