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晓帆
没经同意,快递就被放在快递柜或快递点,还没收到快递,订单就显示“被签收”,要是没翻看物流,快递就在快递柜里错过了“七天无理由”……诸如此类的尴尬情况,你遇到过吗?
“手机一点,快递到家”,网上购物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快递业务的发展,据统计,2021年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超1000亿件。对于很多人来说,快递已经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由于“快而不递”所引发的纠纷和困扰,也成为了不少消费者“买买买”中的烦恼。
近日,国家邮政局就《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对快递行业的末端投递服务规范进行了明确:“未经用户同意,不得代为确认收到快件,不得擅自将快件投递到智能快递箱、快递服务站等快递末端服务设施”,甚至“情节严重的,最高可罚3万元”。
寄一件快递的费用并不高,而快递小哥的收入主要依赖派件的数量,多劳多得。除此之外,还有快递公司庞大的运营管理成本,由此算来,将快递进站、进柜,无论从效率还是效益考虑,都要比逐一上门派送时间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快递柜和快递站点,也着实为无法当面签收的消费者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快递员可以“默认”将末端服务设施和送货上门等同起来。
从2011年到2021年这10年间,快递业务量增长了26.2倍,而快递员只增长了不到5倍。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一直以来属于行业性难题。“最后一公里”的快递配送和成本之间一直处于一个脆弱的平衡状态。
当前,我国的快递量已达到日均3万件的数字,巨大的快递投送业务下,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十分紧迫。可以说,《草案》的出台,及时而必要——既规范了快递小哥与消费者之间最后一公里的投递标准,也倒逼着快递企业提升服务标准,优化商业模式以及对快递小哥的激励机制。
同时,也有人质疑,在现实实践中,拨打快递公司的投诉电话后仍然无法解决纠纷的情况多有存在,也极少有人会为了一件快递而对簿公堂。过高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让很多消费者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权益,而类似的《草案》又能落实到哪一步?实际操作中,又是否真的能够起到为消费者保驾护航的作用?
可见,快递“最后一公里”这道难题的破解,仅仅依赖《草案》的约束还远远不够,这迫使着快递企业更加规范和完善自身的制度体系,在系统内树立“送货上门”这样的基本服务标准,充分尊重消费者对于快递服务的选择权和知情权,同时,加大对快递小哥的业务考核机制,增大“最后一公里”的投送完成度在业绩考核中的占比——这些不但关系着快递小哥们的切身利益,更对接着他们的服务质量。
快递行业的改进与消费者的生活便捷度紧密相连,末端配送直接影响到客户的体验,如何化解细节矛盾,“让用户满意至上”,除了依靠制度,也应是快递企业始终的课题。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最高罚3万,“快递最后一公里”有解了?》发布于2022-1-1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