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十大涉疫谣言,留下多少痛的领悟?

十大涉疫谣言,留下多少痛的领悟?

“新冠疫苗接种反应越强、免疫效果越好”

“兽药伊维菌素是治疗新冠肺炎的‘神药’”

“核酸检测验不出德尔塔病毒”

……

年尾,有媒体盘点出“2021年十大新冠疫情谣言”,为公众解疑释惑。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关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谣言一刻未停。

疫情初起时,人们对病毒了解有限,情绪中多有源自未知的恐慌,一些谣言趁虚而入,以惊人之语加剧公众恐慌。

常态化防控阶段,涉疫谣言集中于病例及防疫措施等方面,诸如“戴口罩前要先甩掉致癌物”“疫苗接种反应越强效果越好”“新冠肺炎疫情存在两个月循环周期”等谣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一些人在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下跟风转发,让谣言迅速扩散。

此外,近来局地散发疫情,“某地要封城”“某地进行空中消杀”“隔离人员某某跑了”等不实言论,同样给公众带来很大困扰。一些“键盘侠”捕风捉影,编造、妄议相关病例个人生活细节、行动轨迹,在扰乱抗疫秩序的同时,也对涉事人员造成了伤害。

梳理涉疫谣言,不外乎出于“看热闹”“为你好”“原来如此”等几种心理。“不打疫苗不能坐火车”“X月X日X时封城”——说实话,望着三姑二姨们发来的满是关爱、提醒的网文,龚先生也曾不止一次地与谣言擦肩而过,甚至险些分分钟被亲情(yáo yán)俘获。

涉疫谣言的生成机制,常见的一种是蓄意造谣,即故意制造和传播谣言,引发社会恐慌,背后动机或为满足造谣者阴暗的心理,或为相关平台和账号赚取流量。

还有一种则是对既有信息、结论的过度解读和无依据推测。比如今年10月,有国外媒体报道,自2019年新冠病毒开始传播以来,感染病例数量通常会激增约两个月,而后下降约两个月。于是,有人据此推测,新冠病毒传播存在着神秘的两个月循环周期。对此,专家表示,这一规律从科学角度严格评估目前数据还不够充足,也没有相关学术论文统计资料能证实这一点,因此可能只是一种巧合。

总结起来,涉疫谣言接连出现,源于一些人对谣言的社会危害和法律责任缺乏足够认识,也与相关科普及公众医学知识的不足相关。有观点认为,不加判断跟风转发的“僵尸”思维是传谣行为的底层逻辑。

的确,对普通人而言,面对新鲜出炉的涉疫信息,要有这样的意识:越绝对化、越牵涉细节,越值得警惕,尤其是信息中含有具体的数字、时间、日期等信息,更有必要进一步核实。龚先生的经验是,那些只转发在微信群里,刻意标红、加粗、加大字号的信息,往往可信度不高;对那些措辞中使用“乱了”“可怕”“注意”等夸张表述,全文情绪多于事实的网文,更有必要持十二分的怀疑。

未知和变化,往往给谣言的滋生以机会和空间。抗击新冠肺炎,未来我们可能还会面对一系列新变化、新挑战。总结经验、主动出击,打击涉疫谣言,不仅是为抗疫争取更加清朗的舆论氛围,也是在为打赢这场民众心理战、社会责任战而努力。

几天前,世卫组织代表表示,全球范围内在2022年有能力与信心控制新冠的流行,逐渐回归正常生活。这一预判,让很多人看到了希望。

还是那句话:疫情之下,没有旁观者。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我们才有望早日“拨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

猜你想看——

乐见“网红院士”被弹幕“包围”

为食材过期的星巴克,我们交了多少“人设税”?

脱单盲盒,是爱情的幸运宝盒还是潘多拉的魔盒?

摄像头偷窥黑产下,谁都可能沦为被围观的“楚门”

鹅毛飘飘,别给玩“双标”者留有底气与空间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十大涉疫谣言,留下多少痛的领悟?》发布于2021-12-2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