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华伟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潘志贤
最近,河南理工大学大四女生陈鸿远的学习笔记在网上引发关注,其学习笔记有40多公斤重,大学期间共翻阅书籍多达731本。
付出总有回报。本学期陈鸿远以连续三年专业第一的成绩获得研究生推免资格,日前已被暨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录取。
陈鸿远的部分笔记。
提到保研,陈鸿远列了一个公式:记笔记+看书+思考+自律的生活+灵活的调节=成功。
陈鸿远今年21岁,是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近日,陈鸿远展示了她的部分笔记本,笔记字迹工整、思路清晰。该校党委宣传部老师称,陈鸿远的笔记本有40多公斤重,摞起来有1.5米高,同学送她“笔记狂魔”的昵称。
“学中文,不记笔记不能活。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乐在其中。”陈鸿远说。
陈鸿远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她特别热衷于记笔记,尤其是老师PPT上的内容,她会边记边思考。
从单一的手写笔记到结合电子产品,从一字一句“搬运”课本到搭配自己的随想与总结,从课本笔记到课外感想,从自记自用到成为同学的重点借用对象,笔记不仅是陈鸿远复习时的宝库,更是其学习风格乃至生活风格的重要代表。
陈鸿远自己制作的《百年孤独》人物关系谱。
在陈鸿远的笔记中,有一页比较特殊的内容,就是《百年孤独》人物关系谱。为了便于理解本书,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把书中主要人物的关系全部串联在一张图上,错综复杂的结构和密密麻麻的线条,也是她的“得意之作”。
光靠单纯记笔记是不够的,多阅读、多思考也是陈鸿远的制胜法宝。
陈鸿远从小就喜欢看书,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对其学习取得好成绩的奖励就是书,所以她家满屋子都是书。“在家中,我的床是上下铺,上铺放的全是书,每每看到这些书,都觉得自己好幸福。”陈鸿远开心地分享她对书的喜爱。
备战考研期间,由于目标是中文系,她坚持读经典书籍。老师帮她开的书单,她一本都不落下,还有那些很多人都读不进、看不懂的书,比如《追忆似水年华》《百年孤独》等,她不只读了一遍。
大学期间,陈鸿远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和自己购买的西方文学、中国文学、学术类相关书籍和电子书,有731本。
陈鸿远的梦想是有一座图书馆。她觉得“有书的地方就是天堂”,她给自己起的微信名就是“阿尘想要座图书馆”。
陈鸿远的部分笔记内容。
“边读书还要边思考,研究生考试的答题要体现出思想性,这样在考研中才有可能拿高分。”有这样的认识,主要得益于陈鸿远的专业课老师许文立。陈鸿远说:“许老师的课不完全复制教材,能体现出思想性,大家比较能接受,也更容易将知识融会贯通。”
考研拼的还是自律。从大二开始,陈鸿远就开始备战研究生考试,目标就是名校中文系。从那时候起,她几乎每天早6点起床,8点就进入学习状态,生活主旋律就四个字——学习、看书。
陈鸿远并不是书呆子。她经常会在宿舍的小阳台唱半个小时的线上k歌,她说,“这样既能饭后站着好消化,又能愉悦心情,一举两得。”
练字也是陈鸿远每天放松自己的必备项目之一。室内锻炼和户外跑步也是她的最爱。
保研成功后,陈鸿远并没有闲着,她利用每天下午的时间,坚持为班级同学做答疑,帮助其他考研的学生。现在,还有不少低年级的学生前来“蹭课”。遇到自己也拿不准的问题,她会努力和老师沟通,做师生间答疑解惑的“传声筒”,帮同学节省大量的备考时间。
陈鸿远在为同学答疑解惑作辅导。
陈鸿远在毕业前还有两个想法。第一,是把考研辅导继续进行下去,给学弟学妹提供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有必要且自己时间允许的话,毕业后仍可以通过线上的形式为学弟学妹答疑。第二,就是把自己几年来的读书笔记重新梳理归纳,形成系统的学习材料,为学院留下自己的一点成果,同时也是送给自己的毕业礼物。
陈鸿远说,读研究生并不是自己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接下来,她的目标是考中文系的博士,希望将来能进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努力用手中的笔,潜心著文章、做研究,用真情实感、真才实学为文学的发展做贡献。
(图片均为胡华伟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40公斤笔记和731本书帮她敲开名校研究生大门》发布于2021-12-25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