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霸陵考古公开的新闻照片中,有一张铜滴漏出土的照片,它是我国古代的“钟表”。看来帝王即便长眠地下,也没有忘了时间的流逝。一高一低两件铜滴漏 分别出自于两个外藏坑近日,华商报记者在白鹿原考古基地修复室看到,铜滴漏已被摆在修复室台面上,且有一高一低两件。已发布照片上的铜滴漏是低的那一件,参照照片比例尺看有十几厘米高。另一件铜滴漏高度是这件矮的铜滴漏三倍左右。两件铜滴漏尽管高度不同,但结构大致相同,下面都有滴水嘴,上面的盖子中间和提梁中间都有对应的扁孔。据了解,矮的铜滴漏出土自江村大墓(霸陵)西南角38号外藏坑,高的这件出土自东北角19号外藏坑。距今3000年的周代 古人己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壶古代没有钟表,古人是如何计时的呢?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汉陵考古队副队长曹龙介绍,古人计时方法很多。比如,圭表和日晷是通过捕捉测量太阳的位置来计时,但晚上或阴雨天不能用。而沙漏、水钟、熏香可以独立提供时间标尺,可以和天文时间相映射,持续呈报当前时刻。而漏刻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计时工具。漏水壶的关键在于“漏”。古人在用陶器取水、储水时,因陶器质地疏松难免出现漏水现象。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注意到水面下降高低和时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制成了专门用于计时的漏水壶。发明漏水壶计时器的年代目前尚不能作出准确的回答。我国历史文献中曾说:“漏刻之作盖肇于轩辕之日,宣乎夏商之代。”若据此说,则产生在黄帝时代,也就是说史前时期就已有此计时方法,到夏商时己普遍使用,但目前尚缺实物证据。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己有专门掌管漏壶计时的官员——擎壶氏,这说明最晚在距今3000年的时候,我国古人己正式使用和管理漏壶了。我国多地曾出土过漏壶 兴平出土铜漏壶筒壁还有云母片据了解,此前我国多地曾出土过漏壶。比如1958年在陕西省兴平县东门外约1公里许一西汉空心砖墓内、1968年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的满城汉墓(即汉景帝刘启之子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内、1976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门其日格公社一沙丘上、2011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张安世家族墓内,均曾出土过铜漏壶。另据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在汉阳陵曾出土过陶质漏壶,该漏壶呈圆筒形、平底,底部有一长筒形孔道,与兴平出土的铜制漏壶外形极其相似。据资料介绍,兴平出土的铜漏壶现收藏于茂陵博物馆,年代为西汉中期。该铜漏壶外形完整,为圆筒形,素面,上有提梁盖,下有三足,壶底端突出一个出水咀,通高32.3厘米,壶盖直径11.1厘米、盖沿高1.7厘米;提梁梁高6厘米;盖和梁的中央有正相对应的长方形插尺孔各一个,长1.75厘米、宽0.5厘米,用以穿插有时辰的标尺。壶身口径10.6厘米、高23.8厘米。壶咀长3.8、口径0.25匣米,其内径为圆筒形,外为圆柱形,与壶壁连接,呈漏斗状,水就是从这个咀水平流出。此外在筒内出水咀处,还有一紧贴在筒壁上的云母片,直径约4厘米,呈不规则的圆形,这是否属控制漏水的装置残片有待研究。从这些描述来看,它们和汉文帝霸陵外藏坑出土的铜滴漏都非常相似。但从年代来看,霸陵出土的这两件铜滴漏的年代可能更早些。从沉箭式漏壶到浮箭式漏壶,计时越来越准确铜滴漏如何滴水计时?据了解,漏壶有沉箭式和浮箭式两种。通过水位降低记录时间的是泄水型,由上浮箭漏高度来表示时间的就是受水型。最初使用的是沉箭式,即用一只铜壶盛水,接近壶底部有一个小洞,壶中竖直插一根刻有刻度的木尺,木尺下端固定在一块船形木块上,使其浮在水面上,当水从小洞滴出后,人们根据水位降低后标杆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由于漏壶中水多时和水少时滴水速度不同,为提高计时精确度,漏壶由单只逐渐发展成为多只一套的漏壶,同时由沉箭式漏壶改为浮箭式漏壶。漏壶的级数越多计时越准确。在浮箭式漏壶系列中,壶数最多的是4壶一套,这种4壶一套漏壶仅有两套存世:一套是清代制造的,现陈设在故宫博物院的保和殿;另一套制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十二月十日,现藏于国家博物馆。古人把一天分百刻,明末清初以后才改为九十六刻制在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一件“兽耳八卦铜壶滴漏”。这件器物高51厘米,上口径32厘米,箭尺长48厘米,宽2.3厘米,形似腰鼓,壶外分别有八卦图、洛书图、海水江崖、篆刻铭文等纹饰。壶肩下方设两兽耳式提柄。壶内主体为播水壶、受水壶、箭尺,此外还有与箭尺相连的浮舟、滴漏管、灵气管、虹吸管、长柄活塞、唧筒、寒暑盒等部件。它采用西方传入的有关唧筒原理,利用活塞抽水功能将受水壶内的水重新抽到播水壶中,使壶中的水循环往复使用,进而将传统的多级漏壶改变成只用两只壶并融为一体。箭尺上镌刻的是96时刻法,取代中国传统的一日百刻。据了解,大约西周之前,古人把一昼夜均分为一百刻。汉代除使用百刻制外,还应用以太阳方位计时的方法。隋唐时百刻制与十二时辰计时法并用,夜间还使用独特的计时方法,这就是“更”。直到明末清初,西方机械钟表传入后,我国才改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计时法,但十二时辰仍沿用,每个时辰两小时。为和二十四小时计时法相一致,我国古老的百刻制演变为九十六刻制,一小时内分为四刻,一刻15分钟,这样一昼夜就为九十六刻,与世界通用计时法相一致。 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来源:华商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霸陵考古发现铜滴漏帝王长眠地下也没忘了时间》发布于2021-12-2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