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当人好得不像人

当人好得不像人

文|火锅

发现拍过《狩猎》和《酒精计划》的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2016年有一个片子《公社》,找来补课。

小语种电影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好字幕,我看的这个版本字幕比自动翻译的水准略高一点,连蒙带猜地看完了。

建筑学教授得到一份遗产,是他从小在里面长大的大房子。他要卖掉,因为房子太大了,养不起。他妻子是本地有名气的新闻主播,强烈建议他把大房子当作“公社”,邀请有趣的人一起来住,也分担费用。和分租不同的是,“公社”里的人要像一个family一样,一起吃饭,轮流做家务,感情纽带紧密,每周还要开一次公社会议,所有议题都需要民主投票决定。

女主播之所以渴望公社,是因为她觉得生活太无聊了,她需要随时听到“人”的声音。

作为一个有过类似经历的人来说,对这种理想国的本能感受就是反感,一种非常复杂的反感。

公社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有老朋友,也有通过面试的新人。为了公社成员之间彻底平等,建筑学教授还放弃了自己对房子的所有权,使房子成为公共财产。公社成员的组成类型很丰富,有愤青单身男,有“不吝啬自己身体”的单身女,有中年夫妇,还有刚移民过来、还没过语言关的青年。但是作者的聚焦点不在他们身上,而是准备集中力量讲一场外遇——建筑学教授和一个女学生好上了,很快就好到了只要分开就无时无刻不互相思念的地步。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建筑学教授向妻子坦白了。妻子的反应当然不是直奔小三,互扯头发厮打在一起,而是极其文明地接受了这一切,甚至建议女学生也住到公社里来,“你有权利追求你觉得好的事物。”“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可以住在一起。”总之,就好得挺不像人的吧。

女学生在开公社例会的时候被介绍给了大家。大家的第一反应统统是“你真美”“像法国浪漫电影中走出来的女郎”。因为此处严重图文不符,大家的赞美给我留下了极其突兀的印象。回头一查,饰演女学生的演员是导演的现任妻子。

公社的成员接受这个事情的方式和女主播一样文明,他们不站队、不评判,宽容而共情。在我看来,这种宽容和共情同时也异常乏味、虚伪、无情。女学生从此就愉快地在公社中生活,其间公社的文明程度还在进步,甚至讨论房间不应该带锁之类。不出所料,女主播就在这样的乌托邦中默默地一点点地崩溃了,不仅丢掉了工作,还多次在晚餐时失态、哭泣,甚至点火烧女学生的东西。

女主播的崩溃过程,我是快进的,少有地利用了播放器的二倍速。我对电影在此处所设计的各种光影构图的细节统统感到不耐烦。当然,最能够感同身受到她的痛苦的是女学生。她和建筑学教授谈判,要求他不要无视妻子的痛苦,起码要做点什么,被他不耐烦地拒绝了。

女主播的崩溃让公社显得不那么和谐美好了,事情发展到公社成员必须投票决定建筑学教授和女主播谁留下来、谁搬走。这时候,他们的女儿站起来说,母亲应该搬走,因为这地方让她不快乐。她的母亲有能力离开这里,重新找回自己。

就这样,公社的倡导者被公社驱逐了,而且是以重生和坚强的名义。公社的逻辑自洽仍然正常运转,甚至更为高尚成熟。女主播离开之后,之前公社例会上讨论过的洗碗机到货了,公社的生活继续蒸蒸日上。

这个故事是从女儿的视角展开的。不管画面在拍什么,都要带一下这个女孩,强调她在观察、在看。电影里这个女儿非常安静,被暗恋,也暗恋别的男孩,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她沉浸在了自己的爱情之中,似乎得到了什么——至于她得到了什么,我不想去揣摩了,因为我觉得,这挺无聊的。

北欧拍摄的类似的高概念电影不少,总是把人性放到绝对无菌的实验室里进行无穷尽的剖析,我对此有些免疫。当我们的电影还在探讨人性深渊的时候,北欧的电影却在探讨人性的殿堂:当人好得不像人的时候,会发生什么?然而,深渊和殿堂,似乎总是殊途而同归。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当人好得不像人》发布于2021-11-2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