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的故宫造办处遗址考古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发现。考古人员在清代“百工坊”——造办处的地下找到了目前国内已知最大的砖砌磉墩,一座宏伟的明代大殿平面布局随之重见天日。
故宫考古部主任徐海峰说,此次考古已经一口气儿创下了故宫考古部成立以来的四个“最”:博物院内考古发掘面积最大、发现遗存年代序列最完整、遗迹类型最丰富、蕴藏的学术价值最重要。明年,考古发掘还将继续往西推进,已经出土的元代建筑构件的研究工作也将启动。
2300余平方米聚齐三代遗存
故宫造办处遗址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东南、内务府以北区域,现在是故宫修缮技艺部的办公区。2020年10月,故宫启动造办处旧址环境整治工程。当年,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意见是:工程实施前,进行必要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查明建筑布局和结构,进一步确定建筑形制,最大限度保护建筑布局及其形制真实性。
如今,考古发掘初见成果。故宫考古人员在2300余平方米的范围内,找到了元、明、清三代留下的痕迹,中间无断档。房址、墙基、排水沟、土灶等宫内已经露过脸儿的遗迹类型也都出现了。徐海峰介绍,目前已经发掘清理出清代造办处建筑基址、明代早期大型建筑基础等遗迹。现场还发现了明代的砖铺面。依据以往考古的资料和经验,有一片地面年代可以追溯到明中后期,与慈宁宫花园东院发现的明代地面连成片儿。“当时能够确切断代,是因为发现了一条与地面同年代建造的排水沟,个别砖石上雕刻着‘嘉靖十五年’的字样。”
紫禁城“元老”大殿有望揭秘
考古过程中,元、明、清各代的砖、瓦等建筑构件,以及陶、铜、铁、玻璃、骨等遗物出土。
国内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砖砌磉墩出土,属于明早期建筑的遗存。它由统一规格的灰砖按回字形铺砌,长约4.45米、宽约4.4米、高1.6米。所谓磉墩是指屋殿中柱子的地基。
如此体量的磉墩,架起大殿是什么样?徐海峰说,推测这是明代永乐皇帝建造紫禁城时的一座建筑遗存。目前宫殿的北侧和西侧边沿已经基本确定。“史料记载,永乐帝迁都后,在这片区域建造了一组大型宫殿建筑,比如仁智殿、大善殿和仁寿宫。由于记载不详,明确这处遗存的身份还需要进一步论证。”
匠人“伙食”纳入研究
考古佐证历史,更书写“新闻”。工作人员将在这片区域开启一系列研究课题。“一处清代的土灶出土了,还伴随一些骨骼。”故宫考古部工作人员吴伟说,已经确定的都是动物骨骼,“收集这些可以研究分析清宫造办处匠人的‘伙食’。”
不同年代的砖也是研究对象。“明早期夯土上铺了不规整的砖,到底是院子内的地面,还是屋子里的地面,还不得而知”“院子里有一条排水沟,可能是就地取材,拆了明代建筑的砖再利用”……
一批元代建筑构件将成为重点研究内容。其中包括绿琉璃瓦吻兽、脊兽、重唇板瓦,模印花纹方砖等。徐海峰说,可能是建筑遗存,也可能是当年匠人堆放建筑垃圾的地方。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紫禁城内最大面积考古揭秘!造办处下找到明代“大殿”》发布于2021-11-1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