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直是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大敌,从“黑死病”、“大流感”到“非典”,无一不让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快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既迫在眉睫,又需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无论是刚出生的婴儿还是年纪过百的老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每一个生命都得到了全力佑护、精心照护、悉心呵护,珍惜人的生命、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也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要做好新时代公共卫生应急工作,首要的就是必须要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为民情怀,在政策制定时,要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在疫情处置时,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
必须坚持系统集成。系统思维强调整体观念、全局观念、“一盘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一张网”。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一项复杂性、关联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零敲碎打、碎片修补,“各行其是”、相互掣肘,必须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扬优势、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强化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突出系统性和协调性,注重政策配套和衔接,使各项工作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发挥最大合力。必须聚焦人力、物力、财力等关键要素,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领导指挥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同时,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并用,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中的特殊作用。
必须坚持科技支撑。马克思指出:“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科技大有所为也大有作为,在病毒溯源、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全民免疫屏障建立、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们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总体战提供了重要支撑。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科学技术举足轻重。我们必须坚持把卫生健康领域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短板,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围绕重大传染病病原体溯源、传播途径、致病机理、防控策略、检测试剂、诊疗救治、药物和疫苗研发等全链条开展科学研究,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核心技术攻关,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必须坚持防患未然。“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增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牢牢把握主动权,将功夫下在平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坚持预防为主,将疾病预防作为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提高“治未病”的能力。要加强物资储备,科学制定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优化重要医疗物资产能保障和布局,确保应急物资供应保障安全有效可控。要加强人才储备,全面提升医疗机构传染病救治能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抗疫“铁军”。要加强经验储备,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模拟推演和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王涛)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提高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必须做到“四个坚持”》发布于2021-11-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