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违法犯事,被有关部门处理并通告。为尊重个人隐私,主事者按例会把涉事人员姓名的一部分作“马赛克”处理,比如“王阿毛”写成“王某毛”。
这篇文章的题目之所以是“某卷”,考虑的倒不是什么隐私问题,实在是带“卷”的点心或小吃,在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有,因此,所谓“某卷”,不过是一种完型填空而已。
西点当中的“某卷”,最容易让人想到的便是“瑞士卷”。
“瑞士卷”,西饼店里常见,从横截面看,很像一床卷起的被子。
它是一种松软幼嫩的蛋糕,主要特征是无需咀嚼、入口即化。但凡这样的蛋糕,人们把它归入“海绵蛋糕”一类。
“瑞士卷”的表面不允许堆砌奶油或点缀水果,它能做的,是用卷起的方法把它们组合进来,形成夹心层,比如在一大块较薄的蛋糕上刮一层奶油或果酱,然后卷成靶状筒形。
有的“瑞士卷”只卷了一层,中间全是奶油;有的“瑞士卷”则卷了三四层,层与层中间铺着薄薄的奶油,或巧克力酱,或果酱。
市面上哪种瑞士卷走俏,我不知道,反正自己一直喜欢卷了几层的那种,它比较内敛,比较优雅,比较精致,比较文艺。吃的时候,我往往不是由外向内进行蚕食,而是把蛋糕一层一层地掀开、一层一层地消灭。这无疑是一种幼稚可笑的习惯,然而,仅仅是个别人的“修为”吗?
“瑞士卷”要比一般蛋糕含水量高,故而需冷藏,充分展示出它娇贵的一面。
我不了解“瑞士卷”的名称从何而来,从逻辑上推,标榜“瑞士”,大抵不是瑞士人干的。是啊,中国人是不会把“烤鸭”说成“中国烤鸭”的。有一种说法: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小麦协会”为了推广美国面粉,在我国台湾大力推广这个品种的西点,于是遍地开花了。台湾人不知道它叫什么,后来大概有人在瑞士发现有售,便命名为“瑞士卷”,从此叫开。
我没有能力判断这个说法的真伪,只是奇怪:从外观上说,“瑞士卷”和“年轮蛋糕”高度相似。无论从时间纵深上还是普及程度上,“年轮蛋糕”都比“瑞士卷”有更多的可能影响台湾糕点业。而实际情况并不如人所愿。或许由于“年轮蛋糕”的制作太难把握?
“年轮蛋糕”冠以“年轮”之名,缘于外形就像一段树桩,表面呈现一层一层的年轮状。糕点师将调制好的蛋奶面糊均匀地、慢慢地淋在一根不断旋转的芯棒上;淋上一层,便送入烤箱烘烤;等这层皮基本烤熟后,便淋第二层。如此这般,一层一层地淋,一层一层地烤,最终完成。厉害的糕点师,能做卷了25层的“年轮蛋糕”。
虽说“年轮蛋糕”的“卷”与“瑞士卷”的“卷”有所不同,但毕竟它们都做出了卷拢的动作,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更明显的是手作“年轮蛋糕”,非常考验制作人的耐心和细致——那一层一层的效果,完全是靠手工一张饼皮一张饼皮地卷上去的!
“一战”时在中国东北做糕点的德国人卡尔因祖国战败而被掳往日本,后在横滨开了一家名为Juchheim的糕点店,以一款“年轮蛋糕”(德国本土称为“树木蛋糕”,有“蛋糕之王”的美称)震惊日本糕点界,“年轮蛋糕”从此在日本生根开花结果。
跟清酒、白色恋人(饼干)一样,“年轮蛋糕”也是到日本旅游的人首选伴手礼之一,其影响之大,工艺之精,反超德国。而从德国归来的人,几乎不知道自己刚去了“年轮蛋糕”的故乡,从不为没有品尝一下“年轮蛋糕”而遗憾。
墨西哥卷和土耳其旋转烤肉卷,是快餐里著名的“卷”;超市休闲食品柜里的蛋酥卷、威化卷、巧脆卷、波力卷等扑面而来;更有只包不卷的豆沙卷、牛肉卷等巧立名目往“卷”里拱;各色蛋卷就不必谈了。
别说古代中国人对“卷”态度轻慢,春卷、花卷馒头就很招摇嘛。“乾隆十九年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点心食单里,“椒盐卷”“鸡蛋卷”赫然在目,至于它们是怎么“卷”的,恐怕渺不可知了。我希望有力者能把它们复原出来,早日加入到“某卷”之中,让吃货解解馋。
“内卷”一词,名声不太好,不过投射于“某卷”,倒是好事一桩:“内卷”越多,竞争越烈,优胜劣汰,惠及顾客;而“卷”的圈数越多,品质自然越高咯。(西坡)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西坡:某卷》发布于2021-11-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