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网消息:他从教时间超过70年,是教授们的教授,老师们的老师。他的学生可以从“20后”排到“00后”,其间英才辈出。他就是96岁的理论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张礼。张礼先生长期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科研,退休后依然坚持工作,成为清华大学年龄最大的授课教师。

张礼1925年出生于天津,1946年以理学院第一名的成绩从辅仁大学毕业,1949年放弃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免费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北洋大学物理系任教,并第一次登上讲台。1957年,张礼到清华大学工作,参与创建工程物理系,曾任工程物理系核物理教研组主任、副系主任、主任,1982年又出任物理系复系后的首位系主任。

从1957年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张礼讲了各种各样的课程,其中绝大多数课程都不是他曾经学过的,需要他再去学习。

“我从这种学习中收获了很多。随着对物理接触面的扩大,我对物理的爱好乃至敬畏也就越多。”张礼说,正是在教与学的不断实践中,他愈发感受到物理学的深奥与有趣,感受到物理学和物理学家们的了不起。

对于为什么热衷教学工作,张礼的回答是:“我想把我对物理学的热爱传递给学生,让他们能够热爱物理。谈到学生,张礼总是忍不住激动,他说:“看到这么多年,这么多学生到了国家的各个岗位,很多人成了重要领域的骨干,这是我最大的安慰,这就是我生活的意义所在。”

如今,96岁的张礼已经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授课超过70年。“量子力学前沿选题”这门课从1998年开课,张礼讲了二十余年,作为一门研究生专业课程,每年会有很多高年级本科生选修。每次上课,张礼都要用至少一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备课,课程所用的PPT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2020年春季学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张礼开始挑战线上教学。他与胡嘉仲老师联合开设“量子力学前沿选题”在线课堂。对于张礼来说,这是他从教70余年“挑战无极限”的“再出发”。

不仅在教学上,张礼在科研上也保持着旺盛的热情。他长期从事物理学教学和科研工作,退休后依然坚持工作。20世纪五十年代他发表的“电子-正电子系统的定态及其湮没转变”研究论文,被国际公认为是正电子湮没谱学的奠基性文献。

同时,在宏观量子现象、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理论,以及微扰量子色动力学法等科学研究方面,张礼都取得了有创见的成果。2009年,84岁的他作为第一作者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论文,并承担了《清华物理丛书》的编写工作。2013年,他还因提出场论中的旋量演算新方法获得中国物理学会周培源物理奖。

为什么年过九旬还能保持如此旺盛的精力?张礼把这归功于锻炼。从1977年开始,张礼就开始晨跑,这一习惯一直坚持到90岁,“跑完步,有些没想清楚的学术问题就有思路了。”此后,在医生建议下,张礼晨练改为绕着大礼堂快步走。

96岁高龄,无论从脑力、体力还是心理素质上,对一位仍需备课、讲课的老师都是极大的考验。是什么可以支撑他坚持70余载,想必是所有人都好奇的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对张礼教授却明显“不是个问题”。“我就觉得干这件事有意思。”这是张礼脱口而出的答案,神情愉快,语气中还带有一丝稚气。

但看似轻松的坚持,背后也不是真的那么容易。张礼曾在采访中提到过自己的困扰:“年纪大了,有时会看不进去,但一定要努力。”所以,每次上课前他总是提前到教室准备,课后也会留下给学生耐心答疑。

“教了这么多年书,有想过离开教学一线的那一天吗?”张礼说:“只要一想起还要上课,自己的精气神就完全不一样。其实,如果有一天,我的脑子实在不行了,看不懂东西了,讲不清东西了,那我就离开了。没到那一天,我就不会放下。”(记者 王伟 杨丽英)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致敬!96岁清华教授坚守讲台73载》发布于2021-11-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