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让这些APP都“社死”

让这些APP都“社死”

柯察今

试想一下,去餐馆,上医院,搭出租车,都要被人搜一遍身,把你的隐私信息登记在册,你会愿意吗?网络时代,这样的怪事几乎天天发生,得到大多数人的默许。

近日工信部表示,重点对假日出行、餐饮住宿、民生服务类APP进行抽测,尚有52款问题App未完成整改,涉及违规收集个人信息、欺骗诱导强迫用户、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

据介绍,工信部委托第三方检测平台,去检查一些热门App是否有侵害用户权益。怙恶不悛者会被下架。此次通报为今年第10批,总第19批。工信部要求上述App9月29日前整改,否则严惩。

快哉!但欣慰的同时,关键还要意识到:对付此类APP,不光要靠政府监管,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抵制。

去年工信部开始第三方检测,发现App“揩油”十分普遍,包括违规收集信息、过度索取权限、欺骗误导下载App等。有些软件用暴露图片和色情暗示吸引用户,再获取用户隐私,或推销可疑产品。有些学习软件打着免费课程的幌子,实际诱导用户买效果可疑的产品和服务。

信息收集弊端尤为严重。App顺走的大量信息不知去向。如果到了贪婪的商家手里,消费者难免被套路。去年查出,不少大厂产品都有侵害隐私的问题。

保障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隐私权,本该是商家的义务。但许多App钻空子,在形式上尊重法律,实际用很多招数绕过对消费者权益的保障。

比如首次运行时,用不弹窗等办法弱化提示;比如默认用户在隐私政策选项上打勾;有App不允许删除帐号与相关信息,“上了船就不许下船”,公然耍横。这些互联网企业,号称让用户得到更大自由,实则背道而驰:如果你不同意暗藏玄机的霸王条款,往往根本不能使用。

明显违反商业伦理的行为,能大行其道,是全社会的悲哀。有大量消费者,对法律不敏感,对条款不在意,被不法商家牵着鼻子走而不知维护权利。这种用户占据主流的话,凭借互联网商家的自律心和敬畏心,就很难战胜作恶的诱惑。

还有些用户,意识到App在侵权,却麻木不仁:“先装上用着吧,反正大家的权利都被侵害,我不管,迟早有人管”。如此一来,跌破底线的行为一再被鼓励,潜规则横行,乃至某名人可以大言不惭地公开讲“中国用户不在乎隐私”。

打击不法行径,需要全社会的觉悟,而不是只靠强力部门的监管。民间也可以有监督、有揭露、有惩治。作为消费者,应该主动抵制。哪个软件侵权,不下载它;哪个公司有劣迹,不用它家产品。

编辑:张琦琪

审核:朱丽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让这些APP都“社死”》发布于2021-9-27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