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临近,大大小小、品牌包装各异的月饼礼盒聚在一起,荣登货架C位。新修订的《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用强制性的国家标准给月饼“减负”,让月饼回归食品“原味”,让中秋回归文化本质。
这已经不是国家第一次对过度包装出手了。近年来,随着豪华礼盒、“天价月饼”饱受诟病,各地采取不同措施大力整治月饼包装、广泛宣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反奢侈浪费风尚渐入人心。此番规定食品中的粮食及其加工品不应超过三层包装,其他食品和化妆品不应超过四层包装,再度将包装中的“水分”挤出。
超市月饼区
作为中秋佳节不可或缺的元素标识,月饼饱含着有关“家”与“团圆”的深情厚意。但不知何时起,传承千年的月饼渐渐变了味儿,为了彰显身份与档次,越来越多的商家和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里三层、外三层的包装上。当人们驻足于货架前,纠结的不再是口味喜好,而是哪一款包装更好看、送出去更有面子。
精美的商品包装虽有助于提高产品辨识度、增加附加价值,但过度的包装同时也会扭曲商品本身的意义。尤其当额外的包装成本被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人们已不知买的是食品还是“饰品”。更不论那些妄图以次充好,仅凭表面功夫就想一本万利的无良商家了。有网友表示:“挺大的盒里面就几块,口味千奇百怪,动辄成百上千,买的哪里是月饼,分明是寂寞!”
无限度地包装,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会造成资源浪费。而有些材质在使用后无法自然降解、回收再利用,势必又会造成环境污染。研究表明,我国包装废弃物约占城市生活垃圾的30%至40%。繁冗累赘的包装无疑成为节能环保的头号大敌,更与“低碳生活”背道而驰。
在近两年厉行节约、提倡环保的氛围下,月饼过度包装情况已有所缓解。为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新修订的国标力图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产生,减轻消费者负担。新标准规定了包装空隙率、包装层数和包装成本要求,以及相应的计算、检测和判定方法。消费者通过“一看、二问、三算”便可简单判断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从而有效避“雷”,减少“买椟还珠”。新标准的施行不仅有利于市场监管,更有利于引导绿色生产和消费。
随着低碳生活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低碳大军中来,少用一次性筷子、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少开一天车、无纸化办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点滴细节,都在有效减少碳排放。新标准下,包装瘦身、绿色改革带来的低碳效益势必更加巨大。对此,相关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尽快向绿色生产转型,尽早贯标、用标和达标。消费者则应转变消费观念,拒绝过度包装、减少浪费,崇尚绿色低碳生活。
褪去花花绿绿的外表,返璞归真的月饼,无疑会变得更香。
来源:龙头新闻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时评|月饼包装去繁从简 既合法规又得民心》发布于2021-9-2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