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国际】;
开栏的话
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是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不变的初心。五大洲报道“全覆盖”,生产线24小时“不打烊”……
一批又一批人民日报驻外记者,不畏艰险,不辱使命,足迹四海,笔底五洲。他们以脚力丈量大地,以眼力明辨是非,以脑力深入思考,以笔力书写时代,
有新闻的地方,人民日报驻外记者第一时间在现场。有危险的地方,人民日报驻外记者奋不顾身向前闯。且听人民日报驻外记者和您讲述他们的驻外亲历……
最近,阿富汗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在阿富汗待了20年的美军仓促撤离,让这个久经战火洗礼的邻国再次成为热点。此前我在巴基斯坦常驻时,同时负责阿富汗和伊朗的新闻报道,并曾作为特派记者,只身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报道五年一度的总统大选,当时的场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2014年4月初,我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乘坐飞机前往喀布尔采访。当时,阿富汗的安全局势十分堪忧,几乎每天都有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我人生地不熟,出发时也难免忐忑。下了飞机,走出喀布尔机场,眼前便是层层岗哨,道道关卡,军警们荷枪实弹,警惕地注视着周围,安检更是严格。我从机场坐上出租车,问司机当地的安全局势究竟如何,司机起初耸了耸肩,没有正面作答,被追问急了,才回复说:“你要知道,在阿富汗,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大选前夕,阿富汗各地遭到多次恐怖袭击,大量人员伤亡。大选前一天,两名美联社的记者在阿富汗遭到枪击,造成一死一伤,越发加重了大选前恐怖紧张的气氛,普通人都尽量避免出行。喀布尔的安保措施极为森严,街道上密布的铁丝网和高高垒起的防爆沙袋随处可见,每隔几百米远,就有全副武装的军警士兵把守,手握冲锋枪和对讲机,但凡遇到可疑的车辆和人员,都会拦截下来仔细盘查。我在采访报道中,也多次被盘问检查。受安全局势影响,当时喀布尔的外国人稀少,多数外国公司和机构已经将人员撤离。
2014年4月,作者在喀布尔街头采访阿富汗总统大选。
总统大选投票当天,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多数店铺早早关门,空中偶尔有直升机呼啸而过。我早早出门,看到喀布尔街头到处是全副武装的军警对过往车辆进行一一排查。正在路边巡逻的警察瑞尔斯将冲锋枪背在身后,告诉记者,他和同伴一会儿也要去投票,“不过,我得先站好这班岗。投票日对阿富汗来说意义深远,喀布尔警方全城出动,大选不容许有任何闪失”。
等候投票的阿富汗民众。
“你要去街头采访大选吗?请务必小心!”当地人在接受完我采访后,都会这样善意提醒。大选期间,喀布尔街头戒备森严。为了更好地完成报道,获取鲜活的素材,我必须随机应变。去投票站采访时,我与当地民众尽量随意地聊天,不经意间把事前准备好的问题抛出,请雇佣的当地司机用普什图语翻译成英语,结束后再迅速整理出来。去采访阿富汗民众时,为了拉近和他们的距离,减少遇到袭击的风险,我会换上阿富汗人的长袍,戴上帽子,易装出行。大选期间,喀布尔市内严禁拍照,我只能假装把玩相机,趁军警防备松懈的时候,伺机迅速咔嚓两张。
在阿富汗展开报道,人生地不熟无疑是一大挑战。新华社时任阿富汗常驻记者陈杉和赵乙深为我联络采访和出行住宿提供了真挚宝贵的帮助,我们交流报道的场景令人记忆犹新。央视当时的常驻记者张骥文也与我分享了相关的见闻信息,时常叮嘱我注意安全。因为宾馆比较危险,我住在中冶的驻点,有时赶稿来不及吃饭,中冶员工王百谋会主动帮我把饭打包,种种温馨的场景,让我在内心感激不已,至今回想起来仍倍感温暖。
离开喀布尔时,当地多日以来的沙尘天气散去,天空开始放晴。
就这样,我在阿富汗度过了七天六夜的难忘时光。离开喀布尔时,当地多日以来的沙尘天气已经散去,天空开始放晴。看着远处的雪山,我不仅感慨万千,心中期望阿富汗早日实现和平稳定。
驻外记者对于曾经长期跟踪和报道过的国家,心中总会有一份亲切感和难舍的牵挂。如今,阿富汗的局势发生重大变化,真心希望阿富汗的和平和解进程早日取得实质成果,人们安居乐业,重新建设好美丽的家乡。
(以上图片均为作者拍摄或提供)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驻外亲历|在阿富汗采访总统大选的七天六夜》发布于2021-9-1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