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随着国家推行“双减”政策,打着“新家政”名义的住家教师悄然兴起。与一般的家政人员不同,他们不负责家务做饭,只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
“双减”政策出台后,不少教育培训机构被叫停周末和假期的辅导。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变通之法悄然滋生,以“新家政”的名义进行变相辅导的做法便是其中之一。
据了解,“新家政”从业人员需要从早到晚陪伴雇主的孩子,专职负责孩子的教育问题,相当于“生活辅导老师+体育老师+营养师+育儿师”。责任大、时间长,收入不菲,大批教培人员对“新家政”趋之若鹜,市场日趋火爆。
事实上,“新家政”是为了规避政策监管,将学科类培训转入家庭开展的行为,本身具有许多风险。对于住家教师来说,工作时间长、缺乏劳动保障、随时有下岗的可能;对于雇主而言,花大价钱将孩子交给处于灰色地带、缺乏行业规范的“新家政”从业者,教育安全与教育质量都令人担忧。
进一步看,“新家政”的兴起,意味着少数富裕家庭依旧可以凭借财力帮助孩子“抢跑”,而绝大多数普通家庭无法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由此可能引发新的教育焦虑,影响教育公平。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通知称,《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影响政策实施,造成不良影响。
通知指出,对不符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科类培训行为,应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违反培训主体有关规定,证照不全的机构或个人,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违反培训人员有关规定,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
——违反培训时间有关规定,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违反培训地点有关规定,组织异地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
——违反培训内容有关规定,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违反培训方式有关规定,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
来源:河南日报、中国新闻网
执行编辑:黄星蓉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双减”催生“新家政”?教育部出手!》发布于2021-9-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