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抹茶概念进入中国,渐成时尚。很多人以为抹茶是日本人的发明,其实源头在中国隋朝,唐宋时期达到顶峰。更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约2700年,神农氏嚼茶入腹,迈出人类吃茶第一步,故也有人称其为“抹茶鼻祖”。
唐代时,人们将春天采摘的茶叶嫩芽杀青后,做成茶饼保存,食用时放在火上烤干,再磨成粉末状,然后用粉末泡茶,这就是抹茶。也有将茶叶直接置入鼎或釜中烹煮,加入各种调料,比如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煮沸成茶汤,名曰“煎茶”。至今流传于中国南方山区的“擂茶”,将花生、芝麻、食盐、茶叶等放入擂钵中研碎后冲饮,隐约透露着饮茶古俗。九世纪末抹茶随遣唐使进入日本,被日本民众接受并推崇,成为今天日本茶道的源头。
晚唐流行点茶,先将水煮沸,再用沸水冲点已经蒸碾焙干成粉末状的散茶或团饼茶茶末。水量多少、水流的直顺、落水的点都有讲究。到了南宋,皇帝亲自主持全国禅院评定,列出以径山寺为首的“五山十刹”,禅宗与茶相濡以沫,相融同体。享誉天下的“径山茶宴”从张茶榜、击茶鼓、入禅堂、上香礼佛、煎汤点茶、行盏分茶、说偈吃茶到谢茶退堂,一招一式,举止礼仪严丝合缝,具有极强的仪式感,程式严苛规范。师徒之间禅语机锋,以茶论道,即所谓“茶禅一味”。
由点茶孵化出“斗茶”,也叫“茗战”,就是点茶比赛。方式很复杂,尤其对沫花的生成图案和持续要求最高,以茶汤的变化和色香味综合评鉴。无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贩夫走卒,宋人的“斗茶”已是一种群体性社交行为。苏东坡批评“斗茶”劳民伤财,但范仲淹则以“碧玉瓯中翠涛起”的诗句颇为欣赏,引发后人争议。一碗茶,还可以玩出如此花样。
宋代寺院流行的煮水点茶汤,日本抹茶道至今沿用此法。到了明朝,炒青制茶法改用沸水冲泡条形茶,延续至今。抹茶制法逐渐退隐。
从中国传到日本,茶的走向跑上了两股道。简单地说,中国茶文化重实用、广泛,轻仪式和内涵;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修心修身和文化参悟。
中国多茶馆,馆中随意。中国名窑精瓷,带动茶器纷呈,竟有玉、玛瑙、珐琅所制,追求茶具的精美几近奢靡。制茶工艺不断出新,由绿茶肇始,砖茶、烤茶、窨茶(花茶)辈出。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加工技术持续精进,却在茶的本源上失去了追求。
庆幸的是,当代中国茶文化正在蜿蜒和曲折中蜕变,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不断释放,作为茶的故乡,中国主导促进各国茶文化的融合互鉴及茶产业的协同发展,全球有超过30亿的“茶粉”。2019年,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5月21日为“国际茶日”(因中国茶以绿茶、红茶为主,5月中下旬大部分茶叶都已上市)。这是以中国为主的产茶国首次成功推动设立的农业领域国际性节日,也表明中国茶文化的回归和形象重塑。(孙建伟)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茶清淡,茶缤纷》发布于2021-9-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