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上游评论|红胡子:蔡徐坤的“期歌”到底卖的是什么?

上游评论|红胡子:蔡徐坤的“期歌”到底卖的是什么?

见过卖期房的,但没有见过卖“期歌”的,但蔡徐坤就卖了“期歌”。期房你可以看得见图纸,看得见样板房,但蔡徐坤的“期歌”连歌名都没有。

偶像歌手蔡徐坤新专辑售卖4个多月,收入已超8000万,歌单里的歌才放出来一半。在被全网关注后,才“紧急”上架了后续歌曲,所以他这张新专辑,被喻为“期歌”。

那么,蔡徐坤的“期歌”,到底是卖的什么?

有人说,这有点像盲盒。虽然盲盒也是卖给消费者一个“未知”,但盲盒产品本质上就是卖给你一个“未知”,给人的产品就是“开盲盒”那一刻的情绪体验,有如花钱让情绪坐一回“过山车”。某种意义上,这其实还是一种产品。

但蔡徐坤的“期歌”,并不是盲盒,既看不见产品,也对产品无任何说明,甚至都没有给粉丝以风险提示,这让粉丝如何来判定价有所值,是不是劣质产品?

姑且不说粉丝最终获得的产品是不是满意,单就这种无说明、无提示的售卖方式,都应该是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

本质上,这样的售卖方式,其实售卖的是粉丝对偶像的信任,而并不是产品本身,看起来更像一场数百万人进行的一次众筹出歌。

也许有人会说,基于对偶像的信任或者说期许,就算产品不如人意也无所谓。但是,商业伦理的底线应该是: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与服务,哪怕是先款后货,也得有明确的预期,这个预期中最核心的部分就在于对质量的控制。蔡徐坤的专辑需要解锁的歌曲,连名称都没有,恐怕神仙都无法知道其歌曲的质量到底如何,甚至连歌名都没有,所谓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实际上,这样的偶像营销模式,是通过偶像作为引子,制造解锁噱头,通过宣传来诱导粉丝买单,看起来的创新营销,其实只是一种有违商业伦理的收割式营销。

偶像的养成,需要好作品铺路,而偶像的形象保持,不仅需要遵循社会基本伦理和规范,也需要在商业伦理上做到有底线不违规。

蔡徐坤式“期歌”类创新营销,还是不要的好。

作者:张浩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上游评论|红胡子:蔡徐坤的“期歌”到底卖的是什么?》发布于2021-9-3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小米手机无法安装请到设置->开发者设置->关闭系统优化,安装后再开启系统优化。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