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从狩猎—采集时代起的人类迄今25万年的历史浓缩成一天,那么,在这一天的前23小时58分半里,人类都处在漫长的狩猎—采集到农耕文明的演进过程中。直到公元1800年,人类的生活水平整体上没有发生过重大变化,此时人类的预期寿命与狩猎—采集时期的人类相差不大——基本都是 30~35 岁。然而,就在“这一天”的最后一分半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人类仿佛打开了奇妙之门。工业革命是名副其实的伟大革命,它开启了过去两个半世纪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技术进步使得人类大幅度突破自身极限,创造了空前的繁荣。农业技术的进步让人类得以大面积消除饥饿,营养状况不断改善。煤炭、石油的使用大幅提高了人类的生产效率,并为工业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高速迭代升级,不断改变人类的通信和生活方式,极大地降低了人类的生产成本。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预期寿命成倍增长,到2019年,全球预期寿命已经达到 72.6岁,发达国家普遍迈过80岁的门槛。全球人口数量也从18世纪初的不足10亿人增长到2019年的77亿人。今天,我们习惯了这个熙来攘往的世界,直到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才激起人类已尘封百余年的大流感记忆。如果以这次世纪大疫情作为“下一天”的零点,我们不禁要问,工业革命后的繁荣状态还会持续到明天吗?在浩瀚宇宙乘坐这艘蓝色方舟的人类,究竟是否能就此度过资源匮乏的时代,走向无尽的增长?
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都切实感到人类正站在一个时代的十字路口。我认为,从百年时空的跨度来看,我们面临的时代变局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全球化和世界格局的大变局,其次是以碳达峰、碳中和作为发展目标带来的文明形式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局,最后是长寿时代带来的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自身的大变局。这三个问题相互影响,将成为影响全球未来的主要力量。
市场经济带来的全球化已经深刻改变了国际秩序。过去30年,全球化成为主旋律,全球化的本质是各类生产要素的全球化配置及优化利用。由于劳动力很难跨国流动,因此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要素配置时,大量制造业岗位流向供给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然而,发达国家的本土蓝领工人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出现倒退。一系列逆全球化现象,包括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等都是这一过程的具体反映。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问题,是影响当下世界格局的关键变量,这些变量在碰撞调整后会逐渐进入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碳达峰、碳中和是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反思,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工业文明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文明,带来了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新能源技术正在重构这一体系。与此同时,随着5G、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社会经济各部门都将以更高效的方式运行,也将改变能源消费的结构。未来,清洁的新能源将极大程度地替代化石燃料燃烧供能,这为新的技术革命带来了无限可能。在突破耗能的桎梏后,人类对“数据富矿”的开采将实现新突破,这将重塑生产过程、减少浪费,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人类社会将真正进入生态文明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新旧产业会发生更替。就像数码照相技术的兴起使传统胶卷产业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样,未来相似的故事还会在许多产业上演。
长寿时代来临,攸关人类自身命运。我们所说的“长寿时代”,是指人口增速大大减缓(甚至陷入负增长),同时人口年龄结构向“柱状”收敛后,老龄人口占比很高的一种社会状态。在此状态下,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长期超过1/4。当前世界的中等以上收入国家普遍都行进在长寿时代的轨道上。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超过了 0~14 岁人群,达到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已经在向“柱状”收敛。日本已经进入长寿时代,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达到28.7%,并且日本在2005年就出现了人口负增长。长寿时代是一个新的人口均衡状态,结束了工业革命之后200多年的人口爆发式增长。在长寿时代,很可能人的寿命稳定地增长,人口总数却稳定地下降。当前人类的预期寿命每10年增长2~3岁,大概再过30~50年,100岁的寿命将是人人都有可能预期的。寿命增长固然是普通人乐于看到的,但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口进入负增长而老龄人口占比很大时,经济增长必然面临挑战,社会也将承受巨大的再分配压力,原有的发展轨道必须转型。
长寿时代是一个关于人类自身的话题,我认为,它与全球化等关乎环境的大命题有所不同。人是一切经济供需和社会现象的主体,随着人口激增、平衡、衰退的变化,人类的社会经济组织也将调整、转型、重建。激发长寿时代下的经济潜力,维持经济增长,会成为所有国家都逃不过的重大课题。“短期看宏观,中期看结构,长期看人口”,这是我在多年的宏观经济研究中形成的认识,也是可以用来分析市场的一种方法论。
与本书高度相关的一个概念是“人口老龄化”,联合国用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来划分老龄化程度,超过7%的被称为老龄化社会(aging society),超过14%的被称为老龄社会(aged society),超过21%的则被称为超老龄社会(super-aged society)。自19世纪60年代起,主要工业化国家如法国、瑞典、英国、德国等先后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13.5%,已接近老龄社会,这使得老龄化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老龄化是一种人口动态现象,是众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的客观结果,但人们往往将老龄化与消极含义联系在一起。人们甚至用“银色海啸”来形容老龄化对经济和社会的破坏力。实际上,当老年人口增长到一定水平,人口年龄结构将进入相对稳定的状态,社会经济组织和要素配置在调整、重建后,会逐渐形成一种新均衡。为了用一个更精确和中性的概念来总括这个认识,本书提出了“长寿时代”的概念。
“长寿时代”这个词过去在很多场景下都被使用过,但没有被体系化。2019年底,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准备制作一部名为《长寿时代》的纪录片,为此来采访我,“长寿时代”这个词在那一刻映入我的眼帘。导演解释道,他们为了寻找一个有新意的片名也花了很多时间。于我而言,这个词语不仅有新意,还打通了我长期以来的思考脉络。长寿时代可以启迪人们跳出“老龄化”圈定的固有框架,一个新时代来临,必将对旧时代带来全面的重构。人们需要在这样一个更宏大的语境中,积极地思考未来、畅想未来。
(注:本文摘编自《长寿时代:从长寿、健康、财富的角度透视人类未来》一书前言,篇幅略有删节;本文作者陈东升系经济学博士,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陈东升:开启“长寿时代”新认知》发布于2021-8-2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