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7月27日举行的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峰论坛指出,“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科技创新既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我们强调“专精特新”,就是要鼓励创新,做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和发展,日益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小巨人”和“单项冠军”
所谓“专精特新”,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
专业化即专注核心业务,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和协作配套的能力,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提供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产品和配套服务;
精细化即精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精细化服务,以美誉度高、性价比好、品质精良的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优势;
特色化即利用特色资源,弘扬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采用独特工艺、技术、配方或原料,研制生产具有地方或企业特色的产品;
新颖化即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竞争博弈逐步加剧,以及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要求日益迫切,我国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专门强调:“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信部等推动实施了《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并根据各省(区、市)认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了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推动建设了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以加强对优质“专精特新”企业的梯度培育。
山东也把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作为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标准制定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积极成效。
早在2013年11月,山东就发布了《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并于2014年1月认定了首批200家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2021年7月底,山东已累计认定13批、共计3000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2020年和2021年,山东分别认定671家和116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认定数量创出新高。
在此基础上,山东积极组织推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第一批“小巨人”企业名单中上榜23家,位居全国首位;第二批上榜124家,仅次于浙江的148家位居第二位;第三批上榜221家,仅次于浙江的308家和广东的288家位居第三位。得益于“专精特新”企业的成功培育,山东在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中的上榜数量也居全国首位。
破解“卡脖子”难题、增强产业链韧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动力转换的关键期,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进一步提升其发展质量和效益,对于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从微观层面来看,“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塑造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超过3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是企业中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群体,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创新、增加税收、拉动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相比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处于劣势,大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甚至部分企业长期在生存边缘挣扎。特别是近年来,国内要素成本上升、国际贸易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增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一步承压,生存愈发艰难。中小企业只有集聚要素资源形成相对优势,积极创新工艺技术,研发生产特色产品,满足消费者日趋复杂多样的需求,在某个细分领域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宏观层面来看,“专精特新”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破解“卡脖子”难题的重要路径。
中小企业虽小,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各地培育认定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已达4万多家,这些企业成为地方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表现出很强的抗风险能力,率先复工复产;一些企业在市场订单萎缩、物流受阻的大环境下,依托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逆势增长。同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长期专注于某个细分市场,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且具有较强创新研发实力和配套能力,对补齐产业链条、弥补关键环节短板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在某些产业领域仍存在薄弱环节,导致出现一批“卡脖子”问题,而数量众多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通过加强自主研发,能够有效增强产业链创新实力,降低进口依赖,显著提升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都专门制定了“专精特新”类型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其中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的做法最为成功且具有代表性,美国将这类企业称为利基企业,日本称为高利基企业,韩国称为中坚企业。
美国的利基企业是指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细分目标市场,或重点经营一个产品和服务,进而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的企业。利基企业是美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组成部分,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利基企业发展。如在全国设立了由1万多名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组成的经理服务公司和近1000个利基企业发展中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为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美国制定了“利基企业出口流动资本项目”,使多数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这个项目为利基企业提供短期出口信贷。
日本把在细分市场上占有率超过50%的产品称为“高利基产品”,拥有这样产品的企业称为“高利基企业”。日本对高利基企业的支持政策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一是重视对高利基企业的认定和宣传。2006年-2009年间,日本实施了“最具潜力300家产品制造中小企业”评选项目,2013年又实施了“百家全球高利基企业评选项目”,重点支持这些企业提高知名度和开展海外业务,并对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加以整理和总结。二是制定专项计划激励企业创新。日本专门制定了企业技术开发补助资金支持政策,2013年又推出了“紧急结构改革计划”,对力争成为全球型高利基企业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扶持。
韩国的中坚企业是指在技术、市场、投资、经营创新及人员招募等方面具有优势和国际竞争潜力的企业。自2010年起,韩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中坚企业。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组建了提供海外市场和营销信息的“中坚企业国际营销支援中心”,知识经济部选定了300家潜力型企业并为其提供整套支持方案。韩国专门针对中坚企业拟定了原创技术开发专项,同时设置了企业难题解决中心,强化政策精准发力。
小规模、大协作,实现集群式崛起
顺应国际国内发展潮流,我省也应通过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助力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引导企业加强协作配套、建立统计监测制度、构建政策扶持体系等,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步伐。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同时加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中小企业应充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机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生产环节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鼓励中小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支持和服务。同时,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导致的基础技术供给不足问题,政府应统筹推动加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可立足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组建行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等方式,研发并推广一批重大共性技术创新成果;鼓励各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中小企业采用新技术开展工程化研究应用。
助力“专精特新”企业打造自主品牌,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中小企业商标品牌扶持计划,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提高商标注册、运用、管理和保护能力。引导中小企业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使用,建设产业集群商标品牌基地。对中小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以及收购境外商标品牌等给予支持。以富有“专精特新”特质的中小企业集群为载体,打造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品牌、区域品牌,扩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的知名度。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建立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团队,开展专利申请、人才培训、预警分析、标准制定、维权诉讼等服务,提高专利质量和创新水平。
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强协作配套,构建大中小企业协作共生网络。“小规模,大协作”是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的重要支撑,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协作配套可以实现共荣共赢。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大项目,采取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协作配套能力。推动大中小企业在设计研发、生产制造、物资采购、市场营销、资金融通、品牌嫁接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而实现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精准布局。可以借鉴德国经验,采取公开车间现场的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内部培训,搭建与大企业的对接平台。鼓励大学、科研院所、大企业开放研发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开发、生产协作配套产品提供服务。
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企业生产运营监测机制。逐步建立“专精特新”企业统计制度,不定期发布“专精特新”企业统计数据,编制“专精特新”企业运营指数和金融条件指数等。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调查制度,定期由第三方机构对各市、县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县。建立完善“专精特新”企业生产运营监测机制,以全省培育的3000多家“专精特新”企业为基础,选择“十强”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节点企业,对其产品、产值、税收、用地、能耗、安全、环保等信息进行监测,形成“行业龙头企业+上下游企业”产业链图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即时反馈机制,收集企业问题和政策诉求。
构建“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和园区建设。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研究制定阶段化税收减免政策、研发税费优惠政策等。设立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采取“资助+期权+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撬动和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动银行机构开展“专精特新”专项融资服务,提供低成本、中长期贷款。完善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探索推进中小企业债券和票据发行;探索股权融资、融资租赁和设备抵押贷款等融资模式。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从“政策+资本+服务+载体”等方面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建设升级版中小企业园,推动各类要素向园区汇集,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刘晓宁,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清伟 崔凯铭 整理报道)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山东已认定3000多家!这类企业为何受到国家重视》发布于2021-8-1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