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BBC歪曲报道的“老毛病”不改,别怪中国网友不待见

BBC歪曲报道的“老毛病”不改,别怪中国网友不待见

7月29日,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就英国广播公司(BBC)“涉河南特大暴雨歪曲报道和无理声明”,向该媒体驻华机构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

严正交涉的由来

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在严正交涉中指出,BBC近日关于河南特大暴雨的报道,歪曲中国政府全力组织救援以及当地民众奋勇自救的真实情况,影射攻击中国政府,充满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准。在相关报道引发中国民众不满后,BBC不但不反思自身问题,反而发表颠倒黑白的“声明”,对中方妄加指责,中方对此提出严正交涉。

中方强调,外国驻华记者在华享有依法自由采访的权利,同时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客观、平衡、准确报道。中方敦促BBC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和双重标准,停止对华抹黑、攻击,以实际行动弥补在华“信用赤字”。

▲8月3日,外交部新闻司就英国广播公司涉河南特大暴雨歪曲报道和无理声明提出严正交涉。图片来源:外交部官网截图

此次河南省特大暴雨灾害始于7月17日,7月20日下午和晚上发生了省会郑州市地铁5号线和京广路隧道等处被淹没的严重事件,引发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和密集报道。

目前所能见到的BBC最早关于河南特大暴雨灾害的文字报道,是一则发布于7月21日的英文稿。由于当时该媒体工作人员似乎尚未到位,因此该报道主要引述中方媒体和网民的信息,但也添加很多无客观根据的主观臆测。

此后,该媒体工作人员、常驻上海的白洛宾于7月22日抵达灾区开始采访,并相继以工作账号在境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题为“郑州,这座城市地下和地面到底发生了什么”的系列报道,对中国政府救援工作、当地民众奋勇自救等事实和细节或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却热衷于切割镜头、“夹叙夹议”。

由于部分被采访民众对白洛宾是否能如实报道、原原本本地表达其真实情绪表示怀疑,要求“发布前浏览稿件”,遭到白洛宾拒绝,引发彼此间冲突。

随后,部分网民采用小视频等方式在境内网络社交平台展示采访过程,以图“自证清白”。这导致白洛宾的做法引发更多中国网民的不满,这才引发了所谓的“BBC声明事件”。

BBC一如既往的采访“套路”

事实上,BBC在涉华报道中充满主观臆想和偏见已经成为一种套路。

BBC原驻华新闻工作者沙磊就以惯用“阴间滤镜”、片面剪辑等套路出名。在武汉疫情、涉疆方面,沙磊做了大量带有严重硬伤的歪曲报道。

后来,白洛宾接替了沙磊的工作,但似乎套路依旧。

4月28日,BBC公布了白洛宾采访浙江义乌街头民众视频,试图证明中国官方“强制疫苗接种”。

但BBC没想到的是,当时部分被采访者和围观群众也录制了视频。这些视频随后也在网络上公布了。两相对照,白洛宾和BBC的“诱导式采访”和“倒果为因”一目了然。

这些国内“小视频”的广泛传播,客观上让BBC在中国民众中的口碑进一步下降,不信任感陡增。

这也让白洛宾一举成为“吃瓜群众”一眼即能认出的“网红脸”。他在“7·22”到郑州等灾区如法炮制时,遭遇灾区民众“特别关照”,并不令人意外。

客观公正的报道永远受保护

尽管部分外国媒体及其在华工作人员因此前的某些行为、言论,引发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信任情绪,但中国官方的态度一直非常明确——客观、公正报道仍然受到保护和欢迎。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7月29日,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BBC长期戴着有色眼镜报道中国,一再拉低BBC在华信誉。

媒体的公信力来自专业和诚信,当一家媒体、一个媒体人抱怨自己被采访环境孤立、遭采访对象白眼时,应否首先自己检讨一下,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自己的不被信任?

特约撰稿人|陶短房(专栏作家)

编辑|徐秋颖

实习生|耿心玥

校对|刘军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BBC歪曲报道的“老毛病”不改,别怪中国网友不待见》发布于2021-8-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