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怀孕雌鲸之死:人类怎样对待动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预设与参照

怀孕雌鲸之死:人类怎样对待动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预设与参照

加拿大作家法利·莫厄特(1921—2014)毕生致力于环保,从处女作《鹿之民》(1952)开始,包括代表作《与狼共度》(1963)等,莫厄特的作品屡获殊荣,经常引发热议。1981年,莫厄特获得加拿大国家二等官佐勋章,这是加拿大最高荣誉之一,以表彰他的杰出贡献。

《鲸之殇》讲述了莫厄特亲眼目睹的一头怀孕的雌鲸死亡的故事。莫厄特竭力想要拯救她,希望几度复燃几度熄灭,这个迷人的巨大生物最后消逝在人间。一部忧伤但不美丽、诗意却很残酷的非虚构作品,唤醒人类心底尚存的良知。书中穿插讲述了近代以来发达的捕鲸业与工业文明所造成的鲸的灭顶之灾,这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一个族群的共同命运。

《鲸之殇》

作者:法利·莫厄特

译者:高建国 李云涛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6月

鲸之殇,源于疯狂的“现代化”

捕鲸起于何时,已经无从知晓。根据美国作家基斯·A.斯韦德鲁普、弗吉尼亚·安布拉斯特编著的《认识海洋》的说法,欧洲最早的捕鲸大约始于公元800年至1000年的挪威。最初法国和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在比斯开湾捕鲸,16世纪初期,巴斯克捕鲸者穿越大西洋来到加拿大。他们沿着拉布拉多设立了多个捕鲸点,将座头鲸和露背鲸的鲸脂加工成鲸油,然后穿越大西洋运回欧洲。这笔大费周章的生意之利润极其丰厚。

在无电的时代,鲸油蜡烛的照明度和使用时间比一般蜡烛要好得多;鲸须由上百片有弹性的骨板组成,可以作为撑起胸衣和裙子的骨架,很受贵族女性的欢迎;龙涎香是一种从抹香鲸肠内取出的蜡状物,与香水混合可以制造定香剂,或作为药品;鲸肉可以润滑轮子,也能用来清洗身体……对于鲸产品的狂热需求,促使了捕鲸业的发展,鲸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一个种类接着一个种类地消失了。到了19世纪晚期,大多数海域的鲸已经减少到商业性灭绝的地步,也就是说,数量少到不具商业捕捞价值。

《鲸之殇》的故事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加拿大的伯吉奥群岛。伯吉奥位于奥克斯·巴斯克港以东九十英里的海岸,地形险峻,鲜为人知,散居的渔民和零星的水手是仅有的人类居民。现代化席卷之处,遥远之地不再存在,谁也难逃疯狂的魔咒。《鲸之殇》描述了该地迅疾的工业化进程,为了方便集中“劳动力资源”,许多零散的小社区被强制搬迁,政府斥巨资修建了一个冷冻渔业加工厂,然后以荒唐的低价“卖”给了私人,聚居区变成了贫民窟,生活条件恶劣,自然环境恶化,人们对现实充满抱怨和不满。

这种心态是酿成悲剧的原因之一。人类的心灵脆弱不堪,被艰辛的劳作磨砺得粗糙。当人类变得麻木、失去了同情心之后,一头受困于海湾的鲸,她面对的就将是无尽的恶意。人们企图杀害她,牟取利益,而且百般戏弄,哗众取宠,不断地驱赶她,大声喧哗笑闹,把她作为射杀的靶子,富人驾船游戏,穷人成了观望的看客,莫厄特单薄的阻止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遭到讥嘲。

人怎样对待动物,是人与人之间的预设与参照

人类为什么虐待动物?人类为什么相互残杀,弱者向更弱者挥刀?澳大利亚生物伦理学家彼得·辛格曾经说过,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动物遭受的痛苦,人类对动物的压迫是物种歧视,漠视动物的人也会漠视人类族群里那些不幸的个体(比如残疾人),还会恃强凌弱,甚至制造种族屠杀。哲学家阿甘本说过,无法见证和不能言说的东西是我们真正要在奥斯维辛现象中捕捉的未到场之物,人怎样对待动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预设与参照,是人之为人的一个先决条件,人与动物、世界和环境的关系,标志着一个重要领域的边界。

导致雌鲸危境的直接原因,是她为了追逐鲱鱼而不小心进入了狭窄的奥尔德里奇湾。她为什么这么不小心呢?因为她怀孕了,需要大量的食物,而食物的匮乏导致了她的冒险。在关注鲸的命运之时,也要关注鲱鱼。这种小型鱼类是海洋生物链的重要一环,鲱鱼的消失将给其他鱼类带来饥饿的威胁。人类使用了配备高光度的围网船来大幅提高效率,这些被捕捞的鲱鱼很少用于食用,主要被制成了没有什么价值的鱼粉,海洋生物却因此而面临灭绝。

人类的凶残开发,是造成海洋生物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英国生态保护学家卡鲁姆·罗伯茨在《假如海洋空荡荡》里提出警告,必须注意底拖网式捕捞的危害:它将所有海底生物连根拔起,这是一种深具破坏性且造成严重浪费、危及今后的坏方法。人类的鲱鱼船一直不停地在捕捞,而鲸只需要满足自己食量的鱼群,在可持续发展上,人要向鲸学习。

人类向鲸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鲸之殇》让人感到痛心之处,还有鲸表现出的温柔和安宁。与雌鲸同时受困海湾的,当时还有一条渔船,雌鲸让出了航道,渔船得以脱离困境,然而消息传播引来了不怀好意的人群。直至死亡,雌鲸从未试图攻击人类,尽管凭她的力量,至少能掀翻几条小船,而她只是尽量躲避,她能凭本能分辨像莫厄特这样极少数善待她的人而亲近他、接受他的靠近。这是一条长须鲸,她属于一个五条鲸的群落,在她受困后,她的伙伴们隔着海湾陪伴着她,长须鲸的习性是一夫一妻制,有条鲸总是待在湾口,与雌鲸同步喷水、发出鲸鸣,仿佛在默默守护她,鼓励她。

那些在成熟生物中持久存在的东西

《鲸之殇》被誉为非虚构版《白鲸》。两部作品文笔都很出色,主题也有相似之处,都写了作者对于鲸和海洋生态的认识,传递了作者对于海洋的哲思。

梅尔维尔说鲸乃至高无上之物,因为它是大洪水之前就存在的生物,仿佛具有某种古老的神性,他仔细描写解剖鲸的细节以表明人类肆无忌惮的亵渎。梅尔维尔借以实玛利之口进行形而上学的思考,进行“物化”的讨论,探寻神“下降”到自然的秘密。“那些在成熟生物中持久存在的东西必定存在于胚芽中。持续不是在未来,而是在过去;来世是永恒的,因为它已经过去;虽然今天建造了一座坚固的新纪念碑,但只有当建造它的砖块像太阳一样古老时,它才会永远矗立。”以实玛利意识到大海的真正威力,不管人类如何炫耀进步,不管未来技术如何发展,即使到了天荒地老、世界毁灭之日,海洋都有能力损害和惩罚人类。

人类并非大海的异族,人类也是大海的后代。几乎所有的族群都有类似的传说:人类源于水,人的灵魂是一缕空气。科学证明,人体最主要的成分是水。莫厄特在书中也写了许多科学论据,进化稍好的鲸大脑,究其复杂程度和能力水平而言,与我们人类大脑相当,甚至更优。莫厄特写道,鲸和人类从共同的祖先中分离而来,一个成为海洋中最高贵的生命形式,另一个变作陆地上可以驾驭一切的动物。在重新相遇时,人类展开了单方面的战斗,而鲸只能垂死挣扎。书中关于鲸灭绝的历史梳理,触目惊心。

莫厄特的书写与孜孜不倦的努力,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环保运动的一股潮流。在《鲸之殇》的后面部分,我们看到了社会舆论力量的介入。莫厄特说鲸可以作为旅游宣传的噱头,他试图以利益策略调动当地人的热情,向新闻媒体的撒网爆料也终于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和政府的授权行动,虽然这些措施未能挽救那条雌鲸,我们终究看到了微薄的希望。

希望仍然渺茫,在书中,莫厄特的努力常常被视作可笑的、不通人情世故的滑稽举动,但正是蕾切尔·卡逊、法利·莫厄特等个人的不懈努力,推动了20世纪中叶环保运动的兴起,终于汇成洪流。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呼吁停止商业捕鲸。1980年代,国际捕鲸委员会达成了普遍协议的捕鲸禁令(日本、挪威和冰岛未参加),鲸的数量目前正在缓慢回升。不过,鲸仍面临着很多危险,大量的鲸死于倾倒入海的垃圾或被污染物毒杀,在海洋生态没有得到全面改善之前,所有海洋生物的处境依然很危险。

在《鲸之殇》里,这条名叫“莫比·乔伊”的长须鲸沉入海洋的深处,回归了神秘中心。在《白鲸》里,黄昏中,抹香鲸临死时翻过身面向太阳,直至死亡。我们活着,活在这世上,也会陷入困境,也会遇到灾厄,我们的归宿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太阳指引灵魂的飞升?

作者|林颐

编辑|张进

校对|危卓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怀孕雌鲸之死:人类怎样对待动物,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预设与参照》发布于2021-8-5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