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肯德尔丁:在数字化场景下对叙事方式进行重构丨对话

肯德尔丁:在数字化场景下对叙事方式进行重构丨对话

面对疫情与科技对博物馆的双重影响,由中欧论坛创始人高大伟发起、中欧美全球倡议和比利时中国经贸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欧美博物馆合作倡首次国际对话在线上正式开启,这一倡议旨在推动未来博物馆间的跨国合作,思考和回应社交隔离之后,博物馆如何在科技的助力下共同发展。

在对话的分论坛环节,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教授、艺术品沉浸式系统援救专家莎拉·肯德尔丁探讨了数字变革这一核心议题。在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肯德尔丁一直在设计和开发针对文化遗产的大规模交互框架。最初,她在墨尔本维多利亚博物馆开始构建大型交互式系统,这之后,肯德尔丁又相继与不同高校合作,共同推广这一基础设施在各级博物馆的落地。

莎拉·肯德尔丁(Sarah Kenderdine)

目前,肯德尔丁与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在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湖上建立了12个大型系统,用于研究并提供多感官参与的虚拟体验策略,加强人人互动和人机互动,从而在数字化场景下对叙述方式进行重构。肯德尔丁将这些机器称为“人类感官的代替性体系结构”。

利用机器与技术重构数字化语境中的叙事。

肯德尔丁与她所在的EPFL博物馆学实验室多年来专注于影像技术和沉浸式可视化、视觉分析、数字美学和文化大数据的交叉学科研究。英特尔前首席执行官布莱恩·科兹安尼克曾在2014年提出,“如今,我们的世界正在从屏幕和设备的时代向沉浸式体验的时代转型。”肯德尔丁表示,科兹安尼克所提出的现象,正是人类感官的代替性体系结构的发展史,从恺撒全景画到传感影像,这一进程已有数百年的时间。肯德尔丁指出,虚拟现实时代的到来和机械设备的管理研究的升级是同步发生的,沉浸式场景出现的同时,通过视觉装置呈现展览的技术也在升级。在她看来,这是继过山车发明以来,被动视觉接收者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用以观看恺撒全景画的恺撒全景透视装置。这是西洋镜的一种,是一种观看活动照片的装置,这种装置有许多小孔,观众坐在小孔面前,可以朝小孔里面看。

如何利用技术前所未有的强大力量,来捕捉我们所身处世界的点点滴滴?肯德尔丁以“苏格兰与世界十大遗产”项目为例,这一项目利用激光扫描技术,从拉什莫尔山的巨人头像中采集了几十亿个点来生成相应的虚拟人物头像,以便近距离在三维空间里查看以往不曾看到的东西。通过这一技术,人们得以把图像放大至最细微的笔触,以此捕捉艺术,观察到肉眼所看不到的内容。

在这场技术变革的新浪潮中,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同样占据着中心地位。在奈菲尔塔利墓的摄影测量模型中,技术的运用让人们真实还原了该墓穴处于两层结构之上,包含七个附属房间的格局原样,而通过摄影测量采集数据仅耗时八小时。之后,通过机器学习制作了一个包含几十亿个点的模型,再通过11台计算器的集群将此模型输出并生成与实物同比例,且栩栩如生的三维立体图像。

肯德尔丁认为,这是一个放大科学和社会的全新平台,它融合了实验策展和当代美学与开放科学,数字人文主义和新兴技术。显然,数字技术在对文化遗产的进一步研究与保护方面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部分项目。

在分享中,肯德尔丁透露,今年9月,她和团队将发起一个关于深度复刻艺术品的项目,探索数字复制品的双重价值——既能精准包含艺术品原件的科学鉴定信息,又能承载并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肯德尔丁表示,深度复刻艺术品是具有高度技术性的艺术科学品,能向观者呈现深藏在表面之下的文物考古信息,能激发不同的文化力量,促使我们对复制品文物的再现和物质性进行反思。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张婷 李阳

校对丨赵琳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肯德尔丁:在数字化场景下对叙事方式进行重构丨对话》发布于2021-7-1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