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只有15名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为何泪奔

只有15名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为何泪奔

文|孙岱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启音学校,这所听障儿童特殊学校为2021届的15名九年级毕业生举办了一场温馨的毕业典礼,专门用手语翻译典礼实况。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高校,天津理工大学2021届毕业典礼上,该校聋人工学院的老师为学生们用手语实时传达毕业典礼盛况。

启音学校校长在毕业致辞中提到:“特教与普教不同,虽然小众,但代表的是更加有难度、有温度的教育。”何为特殊教育?通俗一点说,就是为了满足特殊儿童学习的需要,而设计(提供)的教育。特殊教育容纳了一切的残疾人教育,它不同于普通教育之处则在于特别强调进行补偿缺陷和发展优势的教育,帮助有缺陷的人们逐步适应环境、正常生活。

虽只寥寥数语,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读出些许特殊教育这项看似普通、平凡工作中的艰辛之处。在天津理工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学子们跟随老师比起手语,偌大的场地此时无声胜有声,人们不禁在网上留下让人感动、激励人心的话语。这些声音糅合了关心与同理心,也饱含了为学子们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精神的感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制度随之不断细化、完善,受教人群的特殊性和差异性都被纳入考虑之中。这也生动诠释了教育的包容之处:在教育的路上,每一个人都不会被落下。人文关怀中的隐形力量也不容易小觑。励志的故事并不总是充满悲情与怜悯。对于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们来说,也许他们需要的不是俯视和同情,而是“去标签化”,需要一视同仁的尊重。仅有15位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冲上热搜,他们通过手语向公众传递出了一个声音:平等。身体的缺陷不会阻碍思想的遨游,高校开设相应专业、特殊教育给了他们一个与常人共同学习、生活的机会,让他们的人生重新燃起希望。

对于身体存在缺陷的人群来说,尽管可能对某些专业领域表现出兴趣甚至天赋,没有教育机会做支撑,凭借自身微弱的能力去摸索和探究,可以说很难有好的发展机会。特殊教育不仅针对青少年,近年来,各类高校增设特殊教育学院,同时不断更新并调整特殊教育的教学结构和内容,给了特殊学子探寻个人存在价值的机会。

只有将心比心,深入细致地考虑特殊人群的真正需求,发挥社会教育资源力量,方能更好地促进残疾人群自力更生、反哺社会。2021年始,许多地方陆续出台了助力残疾人群自主创业到就业脱贫等补贴政策,特殊教育亦在摸索发展中不断前行。如何帮助他们融入社会,确保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道路上畅通无阻,还需社会各方共同发力。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只有15名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为何泪奔》发布于2021-6-28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