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在戈壁荒滩上“种”出“金山银山”

在戈壁荒滩上“种”出“金山银山”

柯柯牙原始地貌。阿克苏地委宣传部供图

如今的柯柯牙已成为森林的代名词。阿克苏地委宣传部供图

扫一扫看更多

【记者手记】

中国西北中的西北,便是新疆。

“沧海桑田”,是我们一行人在新疆一周里最相似的感受。亿万年前,曾是海洋一部分的新疆早已成为内陆;而当下,与大多数人的印象相左,曾被风沙笼罩的戈壁荒滩已变成绿水青山。

“如果没有在柯柯牙35年来持续不断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今日阿克苏的命运必然是整体移民搬迁。”在新疆阿克苏地区采访时,记者始终忘不了这句话。

地处天山南麓,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个位于风口的地方,黄土漫天、浮尘蔽日,更要命的是,沙漠离阿克苏城区只有6公里,并以每年5米的速度不断逼近。

沙似恶兽,城如幼雏。“小时候,阿克苏经常漫天风沙,风沙太大了,学校就得停课,回到家,常常是窗户也吹开了,沙子也进来了,桌子上积的土足能埋下一只手。”阿克苏柯柯牙绿化工程纪念馆的讲解员阿依妮格尔这样回忆往日的阿克苏。

80年代的阿克苏,一年有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刮沙尘,而今日阿克苏,沙尘天气下降到30天左右,连年降水量都从60毫米增长到120毫米。这一切都始于1986年阿克苏地委毅然开启的柯柯牙绿化工程。那年春天,阿克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平地、压碱、引水、灌沟,开始在戈壁滩、盐碱地上栽种希望。35年过去,柯柯牙工程完成人工造林120.26万亩,人工林面积增长707倍,湿地面积增长60%。

敢教日月换新天,靠的是阿克苏地委七届领导班子“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靠的是绿化工程科学谋划、精准实行;靠的是各族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年接着一年干的雄浑气魄。柯柯牙绿化工程第一批护林员之一的宋建江告诉记者:“刚开始是非常辛苦的,为了看护树苗,往往一连十天八天回不了家。”他的同事麦麦提依明阿木提回忆起当年艰辛时,流下了热泪。后来我们得知,1987年,麦麦提依明阿木提因连日在外工作,耽误了自己尚未满岁的女儿看病,最终女儿不幸离世。巨大的悲痛没有将他击垮,返回工地后,他栽了11棵新疆杨树作为纪念,如今它们已有34年树龄……

35年,阿克苏人在戈壁荒滩上“种”出“金山银山”。现在的阿克苏,生态林、经济林、景观林三林共建,苹果、核桃、红枣、香梨、鲜杏、葡萄六果扬名,阿克苏各族人民从绿水青山中受益颇深。2001年,赵武中到绿化林围出的荒地上种植核桃。“那时环境还很恶劣,风一刮,树苗一夜就被埋了,头三年没有一点收益。”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木合旦吐尔迪将家中的一万元积蓄借给他,他抢救树苗,还教他种核桃技术。这对“核桃兄弟”闯过难关,现在每年卖核桃的年净收入就能达到10万元,儿女逐渐成家立业,两人在自家核桃林中养起鸡鸭,还种起了文玩核桃树。

生态保护这条路,走得艰难,却走得值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早已成为阿克苏人笃信不疑的信念。“所有阿克苏人每年都要参加植树,所有阿克苏人都知道要保护环境。”阿依妮格尔这样对记者说。唯有人人尽心、人人竭力才能实现的壮举,阿克苏人做到了。这里的人们代代相传,践行着绿化荒漠这一永恒事业,用双手在大西北立起了生态屏障,绘就了城美民富的生动画卷,成就了改天换地的壮美史诗。

(光明网记者王辛元本报记者李曾骙王艺钊)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在戈壁荒滩上“种”出“金山银山”》发布于2021-6-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