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第二场全体大会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兰娟受邀发言。
她表示,人类的生存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在全球,每年因传染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死亡总数25%以上。其中,新发传染病始终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14世纪,欧洲黑死病导致欧洲1/3人口死亡。15世纪,天花疫情导致印第安人口从3000万降到100万,全球死亡5亿人。19世纪,霍乱七次大流行,导致死亡人口近5000万。20世纪,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死亡人口近5000万。21世纪,2009年墨西哥与美国甲型H1N1流感全球大流行、2003年SARS暴发以及韩国MERS和西非埃博拉的疫情等都给人类生存和发展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WHO于1月31日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至今,全球累计确认新冠感染1.7亿人,累计死亡已超过350万人。这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传染病随时威胁着人民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安全。
中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全国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奋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收尽收,应治尽治,迅速地控制了疫情,也为世界创造了抗疫的经验。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形式仍然严峻。目前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新冠疫情存在大流行,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控制传染源方面,在传染病流行的早期或在部分医疗卫生条件薄弱的国家或地区,存在检测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大量的感染者未被及时发现和有效隔离。在切断传播途径方面,对于传染性强的呼吸道传染病,没有有效执行佩戴口罩和保持有效的社交距离等措施,导致很多国家疫情此起彼伏。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疫苗接种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有效方法,但许多国家疫苗供应紧张,接种率较低,缺乏对老年人和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的具体保护方案,尤其是养老院等聚集性特殊人群。
鉴于上述情况和问题,李兰娟院士建议,应进一步加强对重大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的有效应对。
一是要建立高风险病原的监测和预警预测体系,完善病原体快速甄别技术体系,预知和研判未来病原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二是要确立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的“四早”科学防控策略,及时有效控制传染源。早发现,即让发热或有可疑症状患者及时到发热门诊就诊;早诊断,即让感染者或密切的接触者及时进行核酸等病原学检测;早隔离,即对疑似、以后确诊的和密切接触者要立刻进行隔离;早治疗,即对感染者要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对重症患者要及早进行干预救治。发现细胞因子风暴是导致重症和危重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及时应用人工肝血液净化系统救治,能迅速清除重症患者的细胞因子,消除细胞因子风暴,改善呼吸衰竭,降低病死率。
三是要切实有效地切断造成传染病流行的传播途径,加强对污染环境的即时消毒和终末期消毒,对于传播比较强的呼吸道传染病要严格执行佩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在疫情流行期间应禁止或避免聚集性活动。
四是要对易感人群加强保护,既要推行勤洗手、戴口罩、注意饮食安全等一般性的、非特异性的保护措施,也要对于新发传染病加强新型疫苗研发,积极推行疫苗免疫接种等特异性保护措施,提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建立和完善免疫屏障。
五是要加强全球合作。加强全球疫情信息和病原学数据共享,建立全球合作的病原数据监测和预警。同时,在重大与新发传染病病原学、发病机制、诊断、药物、疫苗、治疗方法和技术等方面加强全球合作和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防控技术和水平,战胜疫情、保障健康。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肖芳 报道)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李兰娟院士:人类生存史就是与传染病斗争的历史》发布于2021-6-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