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记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采访时获悉,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于5月30日5时01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精准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后向端口,整个过程历时约8小时,“万里穿针”技术再现太空。
中国“太空首单”完成签收的背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整体五通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整体五通件第五次助力长七系列火箭成功发射。从2016年6月25日0长征七号火箭成功首飞以来,哈工大材料学院苑世剑教授团队研发的流体压力成形技术,已经实现整体五通件高质量稳定生产,并先后用于长七遥一、遥二火箭,以及长七甲遥一、遥二火箭发射。
长征七号是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家族的主要成员,是载人航天工程为发射货运飞船而全新研制的中型运载火箭,采用先进的无污染液氧煤油发动机。五通件是火箭液氧增压输送系统中的核心关键件,直接关系四台并联工作发动机的可靠性,一旦失效破坏,将导致发动机熄火。哈工大与航天一院合作攻关,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整体结构五通件,突破传统多块拼焊结构可靠性低的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此次,长七遥三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开展首次应用性发射,对产品质量要求更高。研究团队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严格按型号总体单位要求时间节点完成制造任务,确保每一件用于型号的五通件产品都带着“绿色健康码”上天服役,为保障“长征七号”火箭的成功发射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是空间站工程建造阶段发射的首艘飞船。飞船由货物舱和推进舱两舱组成,发射重量13.5吨,载货比超50%,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配置主动对接机构,具备全相位自主交会对接能力,可多次完成推进剂在轨补加,在轨寿命不小于12个月。在轨运行期间,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保障首批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完成为期3个月的驻留任务,并开展遥操作交会、前向对接口补加试验、机械臂转位试验等关键技术验证。
作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唯一“货运专车”,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长七火箭采用“两级半”构型,总长约53米,起飞重量约600吨,运载能力达到近地轨道13.5吨、太阳同步轨道5.5吨,是我国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本次任务中,长七火箭不仅实现了从“零窗口”到“窄窗口”拓展,还完成了130余项技术改进和优化。除了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2年4次发射任务之外,长七火箭在后续的空间站运营阶段,每年将发射2次左右。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71次发射。
承担此次任务的航天一院和五院活跃着一大批哈工大校友,包括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范瑞祥校友和众多“80后”、“90后”青年校友在内的哈工大人心怀航天梦想,在爱国奉献中为哈工大赢得了荣光。在我国的载人航天历史上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的研制过程中,哈工大均参与了相关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百项科研成果应用到航天领域中,分别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奖”,哈工大成为唯一同时获得这3个奖项的高校。
(图片由哈工大、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提供)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记者 赵一诺)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骄傲!中国“太空首单”完成签收!哈工大“硬核”技术助力》发布于2021-5-3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