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澎湃新闻】;
最近,北大副教授丁延庆“现身说法”,坦言“女儿学习跟不上,焦虑到睡不着觉”,击中不少城市家庭的教育焦虑。有网友提到,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小强亦有“同款焦虑”。
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网站介绍,张小强出生于1974年,湖北随州人。其个人资料介绍道,“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
张小强1997、2002、2006年分别于重庆大学获工学学士、工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2008-2009 年于美国加州大学Hastings法学院(UC Hastings College of the Law)访学;2011年至2014年在重庆中科普传媒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做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2012年在重庆大学学报从事中英文编辑工作(2007年开始先后在法学、传播学、新闻学专业指导硕士研究生并承担部分本科及硕士相关课程),2013年调入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任专职教师。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网站资料介绍称,他业余时间喜欢在微信朋友圈叨叨和展示厨艺,还热爱健身、阅读和小说写作,在从工科少年转型为文科大叔后,未来更想再转型成为一个真正的文艺大爷而不是单反大爷。多年来没有随专业改变的是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期望未来英语能够达到英美大学生水平。
如何培养研究生?张小强的思路是,注重学生批判思维和内容生产两种新闻传播专业能力的同步提升。硕士生要求前三个学期参与微信公众号“小强传播”(xiaoqiangmedia)的运营,通过运营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发现兴趣,也通过运营加强与导师和同学之间的联系。在运营的同时发现毕业论文和小论文选题并结合自己和导师兴趣、专长完成一篇小论文投稿。第四学期进入实习和毕业论文时间,由学生根据前期情况和后期打算自主安排。对博士生主要聚焦在学术研究,尽早熟悉研究方法和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整体上,更希望学生就读期间跟社会、书籍和导师做朋友,在社会关怀、做事方式和品格方面有所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张小强在大学课堂上深受学生喜爱。
2020年5月,微信公号“重庆大学”的文章《让全体同学化身up主?这位重大老师上课“有妙招”!》就提到,最近,新闻学院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18级学生们像是约定好了一般集体“营业”:纷纷化身B站up主、微博博主、微信公众号小编、小红书好物分享达人……掀起这股狂潮的根源居然是——张小强老师的《网络与新媒体》课程!
报道称,不同于一味的理论灌输,张小强更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门课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散,但其实可以通过各个学科的多重视角来观察网络与新媒体,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全面,看问题的角度会更多样。”
报道还提到,在同学们眼中,张小强本人也极具人格魅力。“张老师幽默风趣,上课时,经常举一些很好玩的、可以激发起大家兴趣的例子。他会用看似很平常的生活中的例子将我们引入到学习中。”有同学说。
正如个人资料所示,这位广受好评的新闻学院老师,其实并非新闻专业出身。
张小强以理科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在报考大学时,出于热爱选择了偏文科的理工专业——工业造型设计。在本科专业中,他学习了设计、画画、摄影等技能,自己的审美也得到了提高。而后,他又通过考研进入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虽在半年后因故转入机械工程学院,但他也因此积累了更多工科知识。而抱着学到更多文科知识的想法,张小强老师选择就读法学博士,之后又成为传媒类博士后。“现在我研究的内容就是多学科交叉的,原来学的各个专业的知识都能用得上”,谈到自己的换专业之路,张小强始终庆幸自己的选择。
5月28日,张小强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次感受到给女儿辅导作业“束手无策”,是在两年多以前。当时,女儿初一在读,“当天给她辅导一个综合题,既包括理工科的题目,也有语文的题目,非常灵活。我觉得不难,但辅导我的女儿,她就是不会。”张小强教授非常纳闷,为什么当年自己学习是一点不费力,如今女儿就不一样了?
直到后来,张教授在辅导女儿作业的过程中接连受挫,他意识到,虽然自己是教大学生的,算是某些领域的专家,但中小学生有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教学特点,“专业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来做”,因此,他学会了放手,把女儿的学习交给了学校的老师。
张小强坦言,两年多以前学院要更新官网,正是因为自己对辅导女儿作业深有感触,所以把那句“虽然指导的研究生已超过70名(含在读和毕业),依然对初中生女儿的教育束手无策”写进了个人介绍里。他认为,官网对于教师的介绍,没必要只展示学术成绩,“我们做传播的,应该有不一样的、个性化的东西”,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老师,也希望培养的研究生热爱生活,关注到生活的细节。
稍早前,北大副教授丁延庆的一席话广受关注,他在视频中坦言“女儿学习跟不上,焦虑到睡不着觉”,最终苦笑认命。
《成都商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接受事实并不等于“学会认命”。想必丁老师说的“学会接受”,并不是很多人理解的“躺平”,什么也不做。而是接受孩子是个普通人的事实,与自己和解,也与孩子和解。这是一种理性而睿智的态度。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重庆大学教授:虽指导研究生超70名,依然对女儿教育束手无策》发布于2021-5-30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