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产物,这么多年来素有城市烟火气之称;地摊是人们茶余饭后生活的丰富与补充。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摆地摊的人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摆地摊的人更多。但是随着这些年来城市市容市貌的整理和规划,很多地摊都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了。
然而,就在进入2020年,一场“黑天鹅事件”扰乱了很多人的正常生活,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诸多行程被迫取消;很多企业复工复产的时间也推迟了不少,有的小企业由于未能撑过“寒冬”而“倒下”,很多人只能待在家中度过一个颇为“漫长”的假期。于是为了恢复国民生产,促进百姓收入,加大国民消费,拓宽就业渠道,国家开始倡导地摊经济。
有了国家在背后支撑,各个城市的政府自然不会加以阻挠,反而会大力支持,很多地方还曾出台过相关的政策来鼓励“地摊”经济的发展。在3月15日时,成都所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允许流动商贩的贩卖经营、允许设置临时的占道摊区摊点等。因此成都摆地摊大军也上了热搜。5月27日时,在陕西所发布的相关文件中指出,在一定的时间与区域内允许流动商贩占道经营、允许城市的临街店铺出店经营等。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地方也相继发布了有关的文件,从而在一定范围内“放开”了地摊经济。于是,曾经繁荣无比的地摊经济又出现了活力。各行各业的很多人都在下班后纷纷加入了地摊经济这一大军之中,大街小巷充满了很多水果摊、玩具摊、衣服摊、小吃摊。
关于“地摊经济”的报道也不断涌现,很多商贩甚至在一夜之间就可以赚到上千元,收入甚至超过了他们自己的本行工作。其实很多人都认为,不管究竟能赚到多少钱,只是为了工作之外可以赚得一笔额外收入,以解决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还有很多人将“地摊经济”看作是一个新的致富风口,有的实体店店主,甚至将其实体店关闭来摆地摊。
然而,似乎这一切的火热也只是“昙花一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红极一时的地摊经济,就出现了明显“降温”,“地摊经济”这个词似乎也不像前几个月那样经常听到了。并且就在几个月前,一些城市还在对此按下了暂停键,就连三家官媒也给地摊经济“泼了冷水”。
首先是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地摊经济,升温不能“发烧”》,接着央视也发表了《“地摊经济”不能一哄而起》,最后央视财经也对地摊经济发表了《一线城市不宜推行“地摊经济”》。据相关报道显示,大连市的一个夜市在7月前就被叫停整改,而山西省的晋城同样决定了将所有的流动摊点取消。
那么,为何“地摊经济”在几个月后,突然就“熄火”了呢?又为何会被叫停?
首先,很多关于摆地摊一夜赚到多少钱之类的消息不断传出,使得不少人觉得该行业不需要太高的门槛,且颇具“钱途”,所以在国家对之有所“放开”之后,很多人抱着尝试的态度,从而开始摆地摊。然而,当自己真的摆起了地摊之后才发现,什么行业都不容易。除了需要考虑摆摊卖什么货更容易卖出去,还需要考虑货源,以及如何才能在同行业中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等诸多问题。
所以对于不少摆地摊的人来说,地摊经济的繁荣其实只是表象,在互联网经济这一前提下,真正能靠摆地摊月入过万的只是少数。大部分人每天摆地摊赚的钱,也只够一日三餐的支出。如果生意不好的话,辛辛苦苦摆了几个小时,收入还不够一顿午饭钱。随着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的稳步推进,很多人也将更多心思放在工作上面,老老实实的找工作上班了。
其次,就是占道经营,堵塞交通。大家都蜂拥而至去摆地摊,摆地摊都希望在人流量最多的地方,这样生意才会更好,但并不是所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能摆地摊的,比如一些红绿灯路口附近、小区门口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而有些摆地摊不自觉偏偏选这些地方,给交通也造成了堵塞,尤其是在人流量最大的一线城市。
因此,北京日报发文表示,地摊经济不适合北京。因为不同城市有着不同发展思路,要结合具体情况来看是否适合这个城市,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能盲目跟风。
最后,就是卫生问题。先不谈食物卫生问题,而地摊周围出现的垃圾,一般应该由营业人员去处理。但是地摊的区域每次收摊都能看到遍地的垃圾和塑料袋,这给环卫工人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量,同时这些垃圾会很容易滋生细菌,整体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和风貌。
有关媒体报道,大连一所夜市开放之后,附近的交通出现了严重拥堵的现象,并且经过一晚上的时间,满地都是垃圾和塑料袋。摆地摊直接影响了市民们的正常生活和城市的风貌,所以开始叫停地摊经济。
总之,由于以上三点原因,大部分城市不得不叫停地摊经济,虽然地摊经济被叫停,很多人又少了一种赚钱的路子,但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眼看着摆地摊已经赚不到钱了,不少人又开始了电商直播,将之前进的那些货低价卖出去,至少别让自己亏太多。
来源:商媒体鸭
责编:雅楠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地摊经济”刚放开没多久,为何就被叫停?背后的原因不容忽视》发布于2020-10-24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