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见败兆则纷纷逃亡。”
或许没有任何一个文人,能够对中国文学产生如此重大的转变,尤其深刻地影响了无数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就好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于鲁迅的见解,尤其是对他文章的有着不同的理解,而对他笔下的人物也多有感受,就好像从灵魂深处感染着一个人。
鲁迅的文章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其实是有着很大的讽刺意味的。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学医的鲁迅感受到了用自己手上的手术刀拯救不了当时麻木的中国人,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从未得到改变,因此他选择用文字唤醒他们麻木的灵魂,企图让时代下的人们知道怎样才能成为“民族的脊梁”,所以他笔下的人与故事往往会充满着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状态。
而不知什么时候起,好像兴起了一股“去鲁迅化”的潮流,并且很多人还言之凿凿的诉说鲁迅极其文章的各种不当之处,甚至还有一些人提议将写入中小学教材里的鲁迅文章剔除出去,以免会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而如今,这股思想已经过去10多年,虽然鲁迅的文章依然存在于课本之中,但是这种观点却一直存在。
莫言曾经说过:“鲁迅的文字难懂归难懂,但是值得借鉴的地方却很多。我自己的所有长篇小说加起来都没有鲁迅先生的一个中篇小说更有价值”。
确实,莫言所言颇有道理,从一个当代文学家的严重看待过去的文化行者,确实是有一定的公正道理的。鲁迅的文章将当时的时代完整地刻画出来,他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反映,麻木的中国人,寻找前路的中国,有着充分的现实意义。如果从文章价值来看,这样的文字确实是让人敬佩和欣赏的,但是对于一些所谓专家来说,就不是这样了。
他们认为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再也不是过去那个备受欺辱的时代,已经是一片新的风貌。而既然现实与过去已经有所转变,过去的文章无法传达当代社会所需要的精神内核,而且他们认为鲁迅的文章多是需要深刻理解的,而这些文章对于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来说是晦涩难懂的,可能在他们看来,读不懂的文章自然是没有价值的。
但是,试问一下这些专家们难道不是从课本上了解到的鲁迅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故乡》等都是记忆犹新的作品,尤其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文章,从以往的学习经历来看,这些文章大多都很有意思,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即使中小学的理解能力不高,但是鲁迅的文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许从青少年眼中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成年人所理解的是不同的。
而且即使鲁迅的文章之中描述的场景存在一些非常黑暗的社会现象,但这并代表会“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一些专家可能觉着会给学生们带来不好的印象。但是相较于目前的繁荣景象,我们也需要居安思危,或许从鲁迅的文章之中,能够感受到过去时代的不易,也会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对于目前大多数学生爱国情怀缺失的情况,或许鲁迅的文章有着它独特的价值。
如果单纯因为环境的变化而删除鲁迅的文章,实在是难以理解,甚至有点无理取闹。有些人认为鲁迅有些观点过去极端,会给学生造成不健康的影响,只能说这种观点有点杞人忧天,如果仅仅从此考虑,那现在愈来愈严重的校园问题又该如何解释呢?
而还有人认为,既然时代改变了,老一辈人是需要给新人让路的,既然鲁迅已经成为了过去,那倒不如拿一些新的文章让学生们学习,比如史铁生、莫言等,都可以让他们学习新时代的文学,而鲁迅的文学价值对于这些专家来说可能永远是无法理解的吧。
“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先生是中华民族史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他的文章更是颇有价值,如果仅仅从一些片面的方面来否定它的价值,确实有失偏颇。文学常常文以载道,或许这些敢于直言的人也正是时代需要的,但是那些刻意营造形象的公知当被排除在外,人们还是需要好好甄别。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为什么要将鲁迅搬出课本?“去鲁迅化”已有10年多,到底在去什么》发布于2020-10-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