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儿子,15岁,青春年少,正直善良。
他的妈妈,52岁,早些年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到处求医问药,直到37岁时,才生下了他。
可是如今,想听他喊一声“妈妈”,已是这世间最大的奢侈。
她每天都在微信上跟儿子聊天。
却再也等不来一句回复。
江苏南通,15岁的初三男生小盛,因劝说要去欺凌初一学生的同班同学范某,引来杀身之祸,被范某等人引到隐蔽处,活活被打死。
15岁的花季少年,就这样惨死在同学的棍棒之下。
面对校园霸凌,小盛挺身而出的确勇气可嘉,但却因此付出生命的代价,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网友们忍不住感慨:我们还敢教孩子做一个正直有勇气的人吗?
其实,我们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善良、勇敢、正直。
但残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必须要告诉孩子:
你的善良,一定要有锋芒。
你要正直,但一定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影片《少年的你》中,胡小蝶跳楼的那一刻,很多同学都在冷漠围观,只有陈念为胡小蝶盖上了衣服。
可是,就因为这一个小小善念,竟然让她成为了下一个被欺凌的对象。
有人说,孩子之所以是孩子,不仅因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能力,还因为他们对作恶毫无自控能力。
你不告诉他那是恶,他能把别人逼死。
你不告诉他要防备和反抗,他能被别人逼死。
这起霸凌事件发生后,妈妈曝光了儿子和欺凌者范某的QQ聊天记录,可以看出,事发之前,范某就在QQ上各种恐吓威胁——
“打你需要理由?”
“打我不需要理由?”
其实,当霸凌者眼里充满了恶意时,打人真的不需要“理由”。
“给你机会叫人。”
“我不叫人。”
“那就等着挨打。不叫人你就等着被我打死。”
从妈妈曝光的QQ聊天记录里可以看出,善良单纯的小盛,明明知道有危险,却没有向任何人求助。
他大概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事,就没有理由被打。
自己就算“不叫人”,他们也不敢真的把自己打死。
事实上,不懂分寸的年纪里,恶行很容易失去控制。
假如他能提前向父母和老师求助,假如他能在上下学路上找几个同伴一起走,假如他能在被引到偏僻路段的过程中及时大声呼救,结局会不会是另外一种样子?
然而,生活中没有假如,人生也不能重来。
我们要告诉孩子,要知道校园霸凌的严重性,既然选择了勇敢站出来,就不要低估霸凌者的恶,有学会自我保护的意识。
提前防备,任何时候,保护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当我们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你希望他孤立无援吗?
当然不是!
然而,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胆怯,让很多人学会了做“沉默的大多数”。
其实,越是沉默无声、纠结迟疑,越会助长暴力发酵。
曾经有个新闻,看得人脊背发凉。
央视《面对面》栏目曾经报道过,山西运城绛县,一位名叫张超凡的15岁少年被残忍打死。
他被6名同学殴打长达4小时,整整4个小时,没有人阻拦,没有人报警。
母亲悲痛怒吼:
“他们打的时候不是一次打,网吧里打,网吧外面打,一直把我儿子拖到小公园里,这么粗的棍子都打成几截。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报警?”
面对霸凌者的凶残,每个人都会本能地感到害怕。
为了自身安全,当时可以不出面阻止,但起码,悄悄报警或者报告给现场的成年人,请求大人出面制止,都可以将被霸凌者所受到的伤害降低。
《道士下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沉默,也是一种作恶。”
当旁观者们选择了“沉默”而无作为,有时候其实也是对欺凌行为的一种纵容。
我们要告诉孩子,如果目睹了校园霸凌的现场,要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量力而行,为被霸凌者伸出援手。
不要让我们的沉默,助长了“施暴者”的恶。
假如我们的孩子,恰巧就是那个旁观者,我们可以试着教他这样做——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全凭一腔热血就可以阻止所有的恶行。
遇到霸凌事件,如果力量悬殊,寡不敌众,不一定非要当面硬碰硬,行动之前首先考虑自己的安全和能力范围。
2019年,美国新出的儿童绘本《我和瓦妮莎一起走》,书中的主人公,当新同学瓦妮莎受到男同学欺凌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陪伴新同学一起回家,成为她在回家路上的“定心丸”。
对于被霸凌的孩子来说,来自同伴的任何支持都有可能成为救命稻草。
米歇尔·苏利文在TED演讲中曾说:“寻求帮助,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弱点。”
孩子应该有正义感,但并不意味着在什么时候都要铤而走险。
假如霸凌现场只有自己一个旁观者,不要激怒对方,应该去找老师或者成年人帮助,而不是自己先上。
如果现场有很多人,可以呼吁大家一起帮助被霸凌的同学,制止霸凌者。
心理学上,有一个旁观者效应,当某个人需要帮助时,假如有很多人在旁边,每个人都心想别人会出来帮助他,大家都是这样想,结果可能就是没有一个人站出来。
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其他人才可能站出来,因为勇敢者多了,才会给其他人勇气。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面对校园霸凌,没有谁是一座孤岛。
很多孩子在受到欺负时闷声不吭,从不向父母提及。
有可能,他们觉得,即便告诉了家长,换来的不是安慰和鼓励,而是责备和漠视。
也有可能,太过懂事的他们,不想让父母担心。
就像这位已经逝去的15岁少年,妈妈痛不欲生地回忆称:“他从没跟我说过惹怒过哪位同学,他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他的理想。”
太过懂事的孩子,早已习惯了报喜不报忧,习惯了什么事都自己扛。
作为父母,我们永远要向孩子传递这样的观念:
不管怎么样,爸妈一定会站在你身边,毫无条件地爱你。你要敢于把担忧和恐惧表达出来,而不是压在心里。
爱尔兰作家奥斯卡?王尔德剧作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父母和子女,从来都是生死之交,让我们一起陪着孩子,向校园霸凌说不!
希望每个少年,都能够一起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光明正大地走在阳光下。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15岁男孩死于同学棍棒之下:坏人猖獗,是因为好人沉默》发布于2020-10-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