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谐音梗爆火了——“网抑云”。
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梗,我的心情都很复杂。
还是那个理,有些玩笑,不是所有人都开得起吧?
01
“网抑云”这个梗怎么来的?
习惯翻网易云评论的朋友就知道,这里相当于伤心事聚集地。
随意点开一首歌的评论区,几乎都能看到一片伤春悲秋的叹息。
以前这样的句子能成为高赞热评。
但现在稍微表露一丁点伤感情绪,便很容易被喷是“网抑云”。
用理性的科普给人泼冷水,可以说是抵制“网抑云”里最扫兴的方式了。
比如这个人,只是发了一句“你说向日葵是怎么熬过没有太阳的夜晚”。
后面接的是一大段正儿八经的科普,和一句不耐烦的“还有事吗”。
一句“鱼没了谁会死,可是水没了鱼会更清澈,天总会亮,没有太阳也会。”
表达的明明是积极向上的情绪。
但同样也会招致不留情面的科普狂怼。
你说他们是缺这点知识科普吗?
当然不是。
听一首引发感触的音乐,写下一句体会自己当时心情的句子。
这本身就是很寻常的事。
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也要残忍地浇人冷水呢?
万一这些话的背后,是抑郁症患者怎么办。
像这个,人都提到割腕自杀了,网友却还抱着看戏的态度,开着轻佻的玩笑。
没错,网易云的确存在一些伪伤痛现象,也需要得到肃清。
但抛出一个“网抑云”的梗,对一切评论都极尽打击,这难道就对吗?
乱箭齐发,难免会有伤及无辜的时候。
本来“网抑云”的解释对抑郁症患者就十分不友好:
因评论中存在大量抑郁情绪发言,所以是“人均抑郁症”。
“人均抑郁症”五个字背后,无形中已经暗示了社会对抑郁症的印象:
一个贬义的形容词。
所以说,他们看到这个梗,心里怎么可能会好受呢?
02
在抑郁症超话里,充满了对这个梗的愤怒讨伐。
有位网友说,即便开着“网抑云”玩笑的人是自己的朋友,她都有想撕了这个人的冲动。
甚至是还有人无奈地哀求,请大家不要再玩这个梗。
那些拿“网抑云”段子开玩笑的人,知道这对抑郁症患者意味着什么吗?
知乎上,我看到这样一个帖子:
你们讨厌抑郁症患者吗,为什么?
我随手往下翻,就看到好几个人明确地表示很讨厌。
其中那条高达2.1万个赞的回答,作者把“讨厌”强调了三遍。
看着看着我发现,作者自己正是抑郁症患者。
她讨厌的是她自己。
她是用第三人称的形式讲述了抑郁症患者的状态。
文字很压抑,通篇看下来会让人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
很多人都以为抑郁症患者是不爱说话的,是孤僻冷漠的。
其实并不是。
深圳就有一个团队组织了一次调查,让路人来读一段所谓“网抑云”的话。
读完这些稚嫩又有些“矫情”的语句后,这些人都笑了起来,并肆无忌惮地批判文字的幼稚。
可当团队告诉他们,这都是抑郁症自杀者所写的留言时,大家都沉默了。
这种良心的谴责,是不是也来得太晚了?
大家有没有想过,
当你拿着“网抑云”的梗轻松地抖机灵,说段子的时候。
殊不知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梗可以玩吗?
当然可以。
毕竟这是我们在枯燥的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可以调剂心情的方式。
但愈姑娘一直提倡的是适度玩梗。
因为玩梗一旦失了分寸,无异于一把直戳心灵的尖刀。
03
记得前段时间的杭州杀妻案吗?
丈夫把妻子杀害分尸投入化粪池中。
这样惨绝人寰的血腥案件,竟然被人拿来造梗。
一时之间,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化粪池警告”、“绞肉机警告”和“两吨水警告”。
这些梗火爆到什么程度?
连毫不相干的视频剪辑号都要蹭个热度。
别人的家门不幸,却沦为了网友口中的笑料。
这让受害者家属作何感想?
“网抑云”更是如此。
以嘲弄别人的伤痛为乐,这不是梗,这就是赤裸裸的伤害。
如果连在网上宣泄感情都要被讽刺刁难的话,以后谁还敢在网上诉说心事?
心酸的是,之前就看到有网友说:
现在随便分享首歌到朋友圈都怕给人说,到点了又开始了。
还有人半夜突然多愁善感,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
却还要在末尾加一行注解:此条一小时之后删掉。
看到了吗?
在“网抑云”这个梗的注视下,大家连正常的情感宣泄都要扭扭捏捏。
不敢在平台挂太久,深怕自己被说深夜矫情,是“网抑云”。
可是,互联网的诞生本身就是为人们在虚拟世界寄托情感。
为何现在反而演变成了冷漠的“看猴戏”,个个都怎么尖酸刻薄怎么来?
有句话说的很对,“嘲着嘲着发现被笑话的人成了自己。”
所以,在给人贴标签之前,先想想自己能不能禁得住这样的评价吧。
每个人难免会遇到无处诉苦的无助与绝望。
你敢用“网抑云”的烂梗嘲讽当年矫情的自己吗?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网抑云”这个梗真是烂透了》发布于2020-8-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