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志》: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蚁鼻钱也叫鬼脸钱,是楚国的青铜贝币,大概是铸有“紊”字形和“咒”字,“紊”字形贝,而“咒”看起来就像是一个鬼脸,所以才叫“鬼脸钱”,不过在青铜币出现之前,贝壳是主要流通货币。
最原始的贝类是出自商代,从品种来看有大型海贝:虎斑宝贝、阿文绶贝、黍斑眼球贝、蛇首眼球贝等;小型海贝有货贝、拟枣贝,大小海贝成之间的黄换算单位不同。商代的计算为朋,1朋等于5个大海贝或者10个小海贝,也就说两个小海贝等于一个大海贝。
由于商代是农耕时代初期,土地十分昂贵,大概8朋才能购下一块田,也就是40个大海贝,这种换算法是根据西周共王三年卫盉(古代温酒的铜器)铭文,其上载有:裘卫用值80朋贝的瑾璋(即玉质礼器)换了矩伯的10块田。
那么既然是天然海贝做成的货币,为什么穷人不多捡一点海贝让自己变得富有呢?海贝我们都知道,主要生长在海边,之前的大海贝和小海贝主要是产自东海、南海岩礁间,而商朝是位于黄河中下游一代,路途遥远。
陆游曾在《寒夜歌》当中写道:三万里之黄河入东海。商代水运不发达,民间百姓不可能凭着一条捕鱼用的船从黄河抵达东海,在从东海回到商朝,路途对他们来说遥不可及,而且商场地域不大,基本上不会远走。
这些贝壳都是由商朝前往东海采集,在发行货币,但是商人走南闯北,肯定会到东海收集贝壳,在私下里出售,这就属于伪币了,商朝发行的贝币都以白色居多成,空心,口细长,多对齿、背部隆起吗,还有人工进行打磨,两端都有磨孔。
即便商人能够伪造货币,但是要知道商朝地域不大,前期流通的货币不是很多,大量的货币流入,肯定会引发通货膨胀,要是被商朝注意到有人使用伪币,那在奴隶制王朝,有诸多刑法比死都痛苦。
到商朝中晚期至周,由于人口增加,农业进步,手工业发达,货币的需求增加,荀子的《王制篇》就有:北方的走马大狗,南方的羽毛象牙犀皮颜料,东方的海鱼海盐,西方的皮革毛织品旄牛尾。贸易可以说是络绎不绝。
此时出现了石、骨、蚌、陶等防贝,价值等同小海贝,还有珠玉贝则是上币,从这里来看,商朝的贝币十分有限,不然也不会出现这些防贝,西周时期,冶炼铜技术得到了发展,铜贝取代了容易损坏的贝壳,金属贝的出现,也防止了伪造货币的情况,此后金属货币也成为了封建王朝的主流。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商代用贝壳做货币,为何穷人不多捡一点,来让自己脱贫?》发布于2020-5-3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