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博客

首页 » UC编辑部奇闻 » 380万本金亏没还倒欠500万!中行原油宝的“七宗罪”

380万本金亏没还倒欠500万!中行原油宝的“七宗罪”

4月20日晚原油期货价格大跌305.97%,收于每桶-37.63美元,首次收于负值。但是你万万没想到,这次地球对面WTI期货原油暴跌,最受伤的是中国投资者。

最近抄底原油的中国投资者越来越多,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规模也快速扩大,但是风控措施明显没有跟上。原油宝这两天就出大篓子了。

油价跌成负值的当天中行原油宝以“联络CME确认结算价格的有效性和相关结算安排”的理由,暂停交易一天。

22日,中国银行公告,暂停原油宝新开仓交易,给出的原油宝合约的结算价格为-37.63美元/桶,这也是美油05合约的结算价。

这样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持有原油宝的客户不仅本金全部损失,仍需向银行追加资金,以填补负油价带来的持仓亏损……

有人戏称,“连P2P都成良心产品了!”

本金亏光还倒欠银行巨款?

投资者怒了

“我交了保证金买了中国银行的原油宝产品,选择到期移仓。20号晚上10:00被禁止交易,今天告诉我不仅保证金分文不剩(按规则应该在亏损20%本金的时候强制平仓),我还欠银行几十万?”有投资者表示。

也有投资者称:“截至20日22:00,我的账户亏损是不到50%,但今早中行打来电话,很心虚的通知我,根据他们下发的名单梳理,6万本金亏没之后,我还倒欠银行十几万。”

更有网传的张结算单显示,投资者开仓本金是194.23元,本金388.46万元,但是现在总体亏损920.7万元,倒欠银行532.24万元。中国银行已经发出通知,要求投资者补充这部分穿仓亏损。

但是投资者并不服气,强烈质疑中国银行自身存在玩忽职守的嫌疑,自己的合约设计和风险控制形同虚设,并且强行让投资者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有投资者在微博上曝出一份中国银行追加交割款的短信,“我行原油宝产品的美国原油合约已参考CME官方结算价进行轧差或移仓。请多头持仓客户根据平仓损益及时补足交割款。”

另据调查,中行还推出了期金宝、两金宝等一大批各种“宝”家族的理财产品,其中部分产品为“仿制”的黄金期权等高端理财产品。

此次风波最根本的源头,便处在了中行将门槛更高的理财产品,拆散、排列、重新组合为更为亲民的理财产品……

“类期货”产品再惹祸

“E融汇恭祝您2018年在原油市场大展宏图”,这是中行原油宝上市时的宣传语。

关于原油宝理财产品,先看中行官方给出的几项交易特点。

首先,原油宝是账户交易类产品,账户中的原油份额不能提取实物。这意味着投资者是不能进入交割环节的,合约到期只能以现金交割,这与股指期货的交易规则一样,其投资属性更强。

其次,原油宝为双向交易,多空均可,同时兼具T+0的交易特点,与期货一般无二。

从官网公布的原油宝(个人账户原油业务),该产品除了不具备杠杆效应外,其他交易机制与原油期货,以及此前风行全国的原油现货投资,大同小异。

原油宝以本金1:1的份额来参与原油交易。同时,其交易门槛很低,起点交易数量为1桶,按30美元一桶计算,200多人民币就可以交易一手,真是老少咸宜,几乎无门槛可言……

对比期货的T+0、双向交易和保证金交易三大交易特点来看,中行原油宝同样具备,最大的不同是只是其保证金比例为100%,期货的保证金是10到20%之间,杠杆率更高。

所以,中行原油宝,本质上是一款具有类似期货交易机制的金融衍生产品。

2018年初,其推出的节点也十分巧妙,彼时正处于国家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获得阶段性成效的阶段,大批进行原油现货交易的地方交易所被清理……

说好了斩仓的……

理论上,中行原油宝由于不带杠杆,其自身亏损幅度是相对可控的,至多不过亏掉全部本金。

只是,今年是非常时期,负油价的出现都让行业分析师“活久见”,凌晨四五点都在赶报告,写完撕了,重写……

尤其此前CME(芝商所)进行负价测试后,4月21日夜盘美油05合约直接跌成负值,这让期货从业者短时间都无法拎清该如何计算盈亏……

中行,也是懵的。21日发布消息,原油宝暂停交易一提,需要“积极联络CME,确认结算价格的有效性和相关结算安排。”

4月22日,结算价确定了,投资者又懵了。

原油宝的给出结算价是-37.63美元/桶,这笔账又该怎么算?投资者的短信给出了答案,“请多头持仓客户根据平仓损益及时补足交割款。”

实际上,这还不应该叫交割款,而应叫“追加保证金”。即投资者账户内保证金,物不足以支撑其持仓规模。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投资者账户资金全部亏完,还需要向中行追加资金来填上油价跌成负数的亏损。

缺乏投资经验的投资者,不干了,因为亏损额着实有些惊人。

22日网上流出的一份截图显示,有烟台投资者通过原油宝,以0.01元的价格买入1万元原油,合计100万桶原油。结果按照中行给出的-266元结算价计算,该投资者需要追加2.66亿保证金……

而按照部分投资者与中行客服的沟通结果显示,原油宝保证金低于20%时,中行会进行自动平仓处理。

换言之,投资者的多头持仓亏损80%时,中行会为其强平止损,这也是目前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所在。

如果止损及时,至少本金还有剩,也不至于出现追加保证金的问题。

对此亦有网友提出一种假设,“这个纸原油不会很多都要靠交易员手动换算操作吧?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没想到这个波动这么快速、波幅这么大,移仓过程中可能涉及到换算新合约的交易仓位问题,所以移仓过程比较长,然后失败,然后出问题了?”

巨亏背后:原油宝的“七宗罪”

目前对于原油宝的争议主要存在几方面。

第一,是移仓时点。末日轮行情向来疯狂,为了防范期货合约最后一个交易日发生的非理性波动风险,最后交易日期一般都设置在国际期货合约到期前7到10天左右,此次合约,其他银行多是4月14日至17日进行了移仓,只有中行拖到最后,造成巨额亏损,因此被投资者广为诟病。

第二,是未按规定在保证金低于20%时强制平仓。中国银行大宗商品原油宝交易界面明确写明,“保证金充足率低于20%时,系统将按照单笔亏损比率从大到小顺序的原则对未平仓合约产品进行逐笔强制平仓”。针对此问题,新京报报的报道称,中行客服回应称,中行原油宝若为合约最后交易日,则交易时间为8:00-22:00,超过22:00银行则不会进行强平操作,而保证金是在当日晚十点后跌至20%以下的。

此外,据券商中国记者,多位投资者表示原油宝产品还存在产品设计、交易规则不清晰等多个缺陷。

第三,交易系统不稳定。自3月以来,中行原油宝系统一遇大涨大跌就崩溃或者宕机。

4月3日,原油大涨近20%,中行原油交易app直接瘫痪,令不少投资者未能及时平仓,导致盈利直接被砍掉一半。如今大跌,中行原油宝则无法移仓,投资者本金亏没了还要赔银行钱。

第四,原油宝的结算规则不清晰。按照合约规则,合约结算日若客户仍有未平仓合约,中国银行将冻结客户的交易专户,按照中国银行的公布的原油宝产品合约结算价,办理结算,将采取当期合约结算价平仓该产品余额数量,释放冻结保证金。

这里所说的“结算价”,是以银行冻结客户时的价格结算还是以WTI原油当天的结算价结算,也令投资者存疑。如果按照第二天凌晨5点北美原油的结算价来计算,早早在当晚22:00冻结客户账户的意义何在。

“本来22:00之后我看到它跌了,大不了就平仓呗,但这期间我们自己是交易不了的,因为原油宝说已经启动移仓,那为什么之后还没有出现‘负油价’的几个小时里,中行迟迟没有移仓。”一名投资者表示。

第五,挂钩原油的产品,风险等级产品认定问题。中行原油宝产品,虽然不带杠杆,但实际上原油价格的波动巨大,已经超越银行对客户的风险等级要求,然而银行却将其与理财产品混在一起销售,是否涉及向不符合风险等级要求的客户开放买卖金融产品。

第六,风控以及风险提示问题。原油宝涉及的规模和头寸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当晚遇到如此罕见的波动,在原油价格逼近0、甚至是负价格的情况下,中国银行原油宝产品,有没有交易员执行风控,眼睁睁的看着价格跌至负值以下,最后以-37.63美元的史上最低价附近结算。

要知道投资者投资的可是银行不带杠杆的原油宝产品,投资者认为,理论上最多也只是亏完本金。值得注意的是,CME早在4月15日就修改软件编程,应对负油价,中行有没有进行相应的结算风险的提示。

第七,擅自删除交易记录。22日公告后,中国银行App原油宝操作界面内容被全部清空长达10小时,包括各类合约的行情、客户持仓情况、交易记录等均小时不见,还要重新签约保证金账户。

“意思是,我本金亏没了,还要补缴倒欠银行的钱,在这个基础上,中行还当我这些交易、操作都没发生过是吗?”有投资者直言。

全都跑了,为何中国银行没跑

事实上,WTI纽约原油05合约很早就存在问题的征兆,在期货投资圈,大家都很奇怪是谁在死硬当多头不肯平仓,尤其是在上周末CME修改规则后,大家都在调侃,这一定是有哪个笨蛋海外投资者还没有走,CME看到了要去包饺子,但谁也没有想到中国银行也在其中。

事实上,在国内除了中国银行之外,其他开设有纸原油业务的投资机构,都成功跑路逃出生天。国内的工行银行、建设银行的纸原油业务,早在4.14-4.15日就已经基本完成了换月工作,当时他们的平仓价格基本在21-20美元/桶之间。

同样,全球最大的原油ETF基金USO也基本是在这个区间换月,随着产业客户、大机构纷纷离场,CME集团也在周末对市场进行了调整,承认了负油价的可能性。

但是直到这个时候,市场主流的声音仍然认为,负油价只有理论的意义,因为任何一个理性的投资者,都不会死硬拿着多头仓位不走,最后肯定是产业客户之间,互相交换仓库里面的现货完事。

但是,谁也没想到,出来了一个“死多头”。在大家还在猜这最后一个大玩家,期货“大作手”到底是谁的时候,没想到竟然是个低级错误玩家。

中国银行这一单,到底亏了多少?

那么中行的低级失误,到底造成了多少损失呢?这只能等着中国银行自己公告了,但很明显的是,他要求客户按收盘价结算,那么肯定是很多单子拿到了收盘。

我们能从CME查询到,最后高达77076手合约是按照的TAS指令执行的,原油期货结算价交易(Trade at Settlement,以下简称TAS)指令。TAS指令,允许交易者在规定交易时段内按照期货合约当日结算价或当日结算价增减若干个最小变动价位申报买卖期货合约。

我们不知道这7.7万手中有多少单是中国银行的单子,但我们能算出来,每一手合约1000桶。总计77076000桶原油在结算价附近成交。

假如开仓均价为20美元,则最后结算的总共损失高达44.66亿美元,约合315亿人民币。

银行理财

一不小心就坑哭你

银行在老百姓眼中算得上是最“可靠”的一个帮忙储蓄资产的机构,而且大部分有点理财意识的民众还会选择将资产投入银行理财产品之中。但是,银行理财产品也并不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财通社(ID:caijingtongxunshe)随手给大家盘点了几个案列:

2010年交行成立了一款名为“得利宝·至尊16-1号”私人银行理财产品,100万元起售,期限为5+2结构,原本2015年到期,但因为部分项目出现问题延期两年,2017年12月产品到期之后,投资者只拿到4%的单利年化收益率,距离约定的8%的收益率缩水了一半。

2013年招行的一款10亿私银理财违约,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在11%-13%之间,但2017年9月被告知资管计划到期后无法退出,招行所有投资者的2000万投资款或仅能收回本金,即使有收益也特别少。

2015年,南京银行推出的一款名为“鑫元”的理财产品发生爆雷,产品宣传声称年化收益26%,投资者购买时并未告知产品有高风险,结果近半年亏损了15%,不仅预期收益未达到,连本金都很难收回,上百名投资者损失惨重。

2016年,平安银行推出的一款名为“同富爱晚”的理财产品,当时承诺保本保息,但到期之后却无法兑付。据不完全统计,共有31人购买了该理财产品,总投资金额4760万元,其中未兑付金额共计4131.25万元。

2015年10月,农业银行被曝光,储户在上海农业银行漕溪路支行买的理财产品无法兑付,涉及4000万。

2015年,广发银行多位老客户购买了一款私募基金产品,期限1年,年收益率达11%。该行副行长及理财经理均口头承诺该产品为广发银行托管,收益高,无风险。一年到期后,767万无法兑付。

可见,在银行买理财产品,大家也要留个心眼了,千万不要以为有银行背书的理财产品,就是安全的,银行理财也并不“靠谱”了。

总结:

“坑一”:你的钱可能“飞了”

就是常见的“飞单”现象。一些银行业务员利用大家对银行的信任,私下接单,其实卖的根本就不是银行的理财产品,而是其他机构的高风险产品,有的甚至就是自己把钱拿去炒股。这样的情况出了问题,银行是完全没有责任,也不会负责的。这样的坑,只能让大家“擦亮眼睛”了。

“坑二”:存款变成保单或者高风险基金

你以为你买的是“保本”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实买的是高风险基金甚至是保险。近年来这样的新闻看到过很多。近年来,银行代销保险业务也在兴起,所以很多朋友也会误以为自己是买的理财产品,但实际上却是买的保险。

“坑三”:募集期延长导致收益缩水

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往往会有一个资金募集期,时间在两三天到半个月不等,这段期间内,将钱投入产品中的朋友们是没有收益的,最多只是按照活期利率计息。银行理财产品的募集期越长,实际收益率就会越低。所以在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不要被高收益率所迷惑。

“坑四”:强化收益淡化风险

某些银行从业人员在推销理财产品时,会着重强调收益,却将风险一笔带过。并且产品说明书中充斥大量专业术语,让人难以看懂。还有些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并不完整,比如资金去向、产品信息、收费项目等都不明确。



【推荐】妈妈我想买广告位,买,买一个够吗?,够了谢谢妈妈,妈妈真好!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380万本金亏没还倒欠500万!中行原油宝的“七宗罪”》发布于2020-4-23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

分享到:
打赏&捐助 分享到QQ空间

评论

游客

  •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
切换注册/找回用户名密码

登录

Tips:2023-04-20于系统原因部分账号将被删除,届时请重新注册!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