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栩先生
首发 | 栩先生(公众号ID:superMr_xu)
1
灾难是一面放大镜
照出了我们平时忽略的角落
我这两天,看到了一则令人揪心的新闻,有很多想法,想要和我读者们分享。
2月29日上午,河南邓州初三年级的14岁女孩李某敏因家中贫困,没有钱买手机按时跟听学校网课,绝望之下选择了自杀:大量吞服母亲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她的家里只有一部手机,姐姐和弟弟也要用,李某敏能用的时间没多少,也因此落下了许多功课,同时还要面对老师和同学们的质疑,一下子想不开,钻了牛角尖。
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被很多人当笑话讲的新闻。
很多小学因为用阿里的钉钉给小学生上课,小学生们一怒之下给钉钉大量打一星,逼得钉钉下架了。
一边是有条件,却不想学;另一边是没有条件学,选择轻生。
很多时候,这才是我们面对的真正现实。
打开抖音、打开小红书,你会感觉中国早已进入发达社会,有钱人遍地都是。
但大数据会告诉你,中国有10亿人从未坐过飞机,只有4%的人拥有本科学历。
在城里,一双鞋的价格可能就要好几千,而在农村,种1亩地1年的收入可能也只有1000多元。
我们之所以觉得大学生都要烂大街了,觉得怎么抖音、小红书里都是有钱人,只是因为幸存者偏差。
就像每年春运的票很难买,但只要你上了车,会发现身边每个人都有票;在北京买套房很难,但你要是去一趟房产交易所,会发现去那儿的人至少都有一套房。
我之前写过,疫情就像一面照妖镜,既照出了美好也照出了丑陋。
同时,它也是一面放大镜,照出了很多我们平时会忽略的角落。
2
越是“放羊”
越底层的孩子将越丧失机会
之前看到有人说,视频教育能拉平城乡教育差距,因为可以让城市里名师足不出户,就能通过网络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上课。
却忽略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手机自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流量自由,上网自由。
还有人说,素质教育能让教育更公平。
却忽略了,不是哪里的孩子都能有钱、有时间去培养“素质”。
这些年里,我们唯恐孩子们学习太辛苦。
于是,从语文课本里去掉了大量文言文,中学生也可以不必读太多的鲁迅了。
甚至于,去年还要一度去掉很多古文多音字,留下最好读的那个读音。
只为了让孩子们学的“更轻松”。
问题是,你越是想要孩子们“轻松”,越是强调要有更多的时间去搞“素质教育”。
对那些贫寒地区的孩子将越不公平。
说白了,越是“放羊”,越底层的孩子将越丧失机会。
因为官方再减负,也只能在义务教育的课堂里减。
减下来的这些内容,有钱的孩子可以通过各种补习班去补回来。
他们的父母也会有意识地去“逼着”他们学习。
而那些还在为生计而奔波的家庭,谁有功夫去考虑孩子在课堂之外的教学?又有多少余钱去上补习班?
课堂里讲的东西越来越少,那些只依赖于课堂的孩子学到的也会越来越少。
而那些关键的选拔性考试,为了拉开分数差距,却又往往会出很多“超纲“的考题。
你觉得对谁有利?
当穷人家的孩子在课堂里学完那些不费脑筋的简单东西,剩下大把时间无所事事的时候。
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正在拼命的学习,拼命的积累知识,拼命的培养各种特长。
当这些孩子今后一同踏入社会,从知识储备、眼界到教育经历,将会天然形成鸿沟。
3
大数据背后
反映的教育真相
我看到的一个数据(来自教育观察网)说,城市子女在报送招生制度中获得的入学机会是农村子女的17.2倍。
罗泽尔的团队曾经在2015年做过一个大型数据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
中国农村学生在整个中学阶段的累计辍学率竟然高达63%。
也就是说100个农村初中生中,大概只有37个可以读到高中毕业。
我小学升中学的时候,县里中学的自主录取考试,非常残酷。
从农村来的学生如果考不了全县前几十名,要想读县里的中学就得要缴纳接近天价的择校费。
而县里中学用来拉开学生考试差距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出超纲考题。
比如一般小学数学考试,最多稍微考点“九宫格”这类《寒假生活》水平的题,而县里的中学就基本都考的是奥赛华赛的题。
一般小学最多教教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不得了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县里那年的语文考试,默写诗词考的是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长大后我才想明白,这其实是一场极不公平的考试,因为那些超纲知识点,县里的孩子靠平时老师讲课、业余补习之类,基本都有所了解。
但农村孩子能把课本上的东西学好就不错了,其他的根本就接触不到。
所以我至今都认为,如果取消正常考试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最受伤害的一定是农村的学生。
之前看新闻说有些地方把游泳设为考试必考项目,教育部还出来辟谣。
教育部的辟谣最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有的地方将游泳作为考核项目,但不代表所有地区都必须这样。
我就想问,如果真的有地方将游泳也纳入升学条件,那些没条件学游泳、又不敢冒风险去野池子里划水的孩子,怎么考?
4
感谢贫穷
是我听过最毒的鸡汤
我在看到那条新闻的时候,突然想起了18年国庆节前后的一条新闻。
《人民日报》发布了一篇文章,《他676分上清华没微信,看到手机后沉默了》。
看完后,拿着手机的我却沉默了。
文中的少年名叫单小龙。
在那年的高考中,以676分的优异成绩被清华大学电子信息专业录取。
而知道这一喜讯的时候,他还在工地上。
为了帮助贫寒的家庭减轻负担,他每天在工地差不多要搬很重的钢筋。
上学这么多年,同学都没有他的微信。
原因是,他只有一个很破旧的老式直板机。
即使这部手机,也是父亲用了三年后才给他的。
但就是用着这么一部破手机,单小龙却一举考上了清华,实现了命运逆袭。
当年这篇新闻出来后,自媒体上出现了一大批鸡汤文章,主题都是:感谢贫穷。
但我却觉得一点都不感动。
我不感谢贫穷。
因为,和那些胡编乱造的自媒体不一样,我小时候真的很穷。
我和同村的好友阿坚,一起在一个很偏远的山区读的小学,然后去县城读了初中,再然后一起考上了省重点高中。
读高中时,住在一个对我们很关心的老师的宿舍里,可以自己做饭。
为了省钱,我们每星期从家里背着米、面,从自家地里摘下菜带到宿舍去自己做饭,一天三顿就吃那么几样菜。
早上经常就是就着花生米,一人喝一碗稀饭,一个星期也很难吃一次肉,两个人都吃的面色如土。
上完课回到家依然要挖田刨地,施肥除草,干很重的农活。
直到上了大学,才第一次进KTV、看电影、吃肯德基。
5
教育永远是一个人
跨越阶层、实现逆袭最好的方式
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我和他哪都没去,就在宿舍里简单吃了点东西,下了一晚上的象棋——阿坚的高考成绩并不如意。
最后的结果,阿坚的分数只能上三本或者专科。
他的父母都是文盲,不识字,为了供他上初中、高中,他的哥哥一直没有谈恋爱,打工挣的钱全部寄到家里。
阿坚犹豫很久,最后咬着牙决定还是去上了一所三本学校,因为我们那时已经知道,许多企业招聘的时候,本科和专科就是一条难以逾越的门槛。
三本的学费很贵,他们家里除了到处找亲戚借钱,阿坚还要自己打工挣生活费,为了省点路费,一年只回家一次。
人生第一台电脑,是阿坚当了整整一个暑假的服务生后买的。
但这所有的一切努力,也仅仅只是能支撑他读完四年大学而已,根本不可能改变贫穷。
大学毕业后,阿坚去了一家企业,头两年工资全部打回家还钱,连过年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这些年,阿坚和我不抽烟、不喝酒(工作除外)、不泡夜店,也很少参加什么应酬,大多数时间都在看书学习。
我们一直在互相鼓励,还像当年的难兄难弟一样。
很感激,那些年刻苦奋斗的日子里,并不是我一个人独自走过。
这些年过去了,阿坚跳了三次槽,在他工作的第六年,成了一家大公司的部门主管。
他把老家的房子重新修了,二层的小洋楼,足够父母在老家安度晚年了。
他的哥哥终于不用再补贴家用了,顺利地娶了媳妇儿,现在小孩儿都两岁多了。
他的父母也已经不用再下地干活了,偶尔种点菜,就当是锻炼身体。
曾经那样的艰辛、贫穷和无助,都终于熬过来了。
我曾去过阿坚租的房子,很破很旧的一个小区里,屋里什么东西都没有。
但在睡的床边和柜子里,静静地码了很多已经翻得有些破旧的专业书,那是阿坚这些年奋斗历程的见证。
阿坚从一无所有甚至是“负债累累”,到现在能在大城市安家立业,改变整个家庭的境遇,一共用了整整十年。
因为家境贫寒,缺乏眼界,我和他走了无数的弯路,才走到今天。
从小地方走到了大城市,从一无所有身无长物的穷学生到拥有了一席之地。
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们幸运的读出来了。
而更多的穷孩子,就永远地困在了我们出生的村子里、镇子上。
我和阿坚是村里最早考上正经大学的学生,在我们之后还有零星的几个,这之后考上大学的就几乎没有了。
我出生寒微,对贫穷带给一个人身心的影响,有着切肤之痛。
长期处于贫穷的状态,非常容易敏感,容易偏执,也容易走极端。就像本文开头引用的新闻里,那个因为家里没有手机没法上课去轻生的中学生一样。
所以我真心地告诉大家,不要去感谢什么贫穷。
贫穷并不能让一个人成才,相反因为教育资源、眼界学识的差距,很多有天赋有潜力的孩子,可能就被埋没在了农村。
考得出来,你就能改变命运,考不出来,就可能放弃了。
如果真的有一天,你从贫穷中走了出来,也只是因为你还有一颗不断上进的心。
我现在回头去想。
阿坚和我能从山里走出来,走出县城,走出省城,来到大城市,能够改变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除了学习没有别的更大的理由了。
无论我们来自哪里,曾经怎样叛逆、又怎样颓废过,最后的最后,我们仍然走了一条普通人走的路,从小学考进初中,初中考进高中,高中考进大学。
虽然我知道社会依然不公,城乡贫富差距明显,普通人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真正跃入高层、一朝高升的机会。
但至少——请记住,真的是至少,只要你还在坚持学习,那么,这个社会至少会给你一条能自食其力,甚至走向逆袭的机会。
这样的学习,不只是学校里的学习,而是无论何种境遇、无论你已毕业还是辍学,只要你还没放弃学习,还在通过各种方式充实提升自己。
就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了另一条新闻。
教育部发布重磅通知,叫停了网上教学。
这也说明,我们的教育部门是能够并且及时改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
无论怎样,只要你身在中国,教育都永远是一个人能够跨越阶层、实现逆袭最好的方式。
值得庆幸的是,那个轻生的女孩已经抢救回来,目前还在医院观察。
祝福她能有一个更好的前途。
也希望我们的各个部门,能更重视这样的教育差距。
不要让几十年前“没钱上学”的悲剧,在当代变成“没有手机上学”。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没有手机上网课,14岁学生吞药自杀”:感谢贫穷,是最毒的鸡汤》发布于2020-4-9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