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们来说,2020年的这个寒假有点特殊,原本只有一个月左右的假期,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一延再延。不过假期虽然延长了,学习却一点也不能耽误,“停课不停学”的口号一出,很多学校开始了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的初衷是非常好的,不过执行起来却遇到了很多问题,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老师、家长和学生都怨声载道,尤其是那些不爱学习的孩子,可能就更加排斥“霸占”他们宝贵假期的网络教学了。
这不,在湖北襄阳,就有一位中学生冒充副校长,打着官腔“指挥”学校的任课老师解散网上教学群,而且还成功了。
看完这个“熊孩子”的操作,不少网友表示:“这孩子观察能力满分,模仿得很到位!”“最后一句是重点,由不得老师不信啊!”“长大若不入歧途,绝对有出息!”
这个熊孩子的操作虽然看起来“聪明”,但估计被揭穿之后,免不了要挨老师和家长的批评了。很多父母发现,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会耍一些小聪明了,往往还令父母哭笑不得。
对于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父母应该如何应对呢?
一、耍小聪明不是“真聪明”,父母不应鼓励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
不得不说,耍小聪明的孩子确实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想象力也很丰富,这是不可多得的优点。
一些父母为此会觉得沾沾自喜,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跟家人或亲戚、邻居去讲述孩子耍小聪明的事迹,言语之间还充满欣喜和称赞。这种“变相鼓励”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因为孩子耍小聪明的目的往往是逃避自己的某种义务或麻烦,并且把聪明用到了错误的地方。如果父母无视甚至“鼓励”孩子耍小聪明,孩子就会养成不愿意付出、不踏实履行自己的责任的习惯,这会给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耍小聪明的人,并不是“真聪明”,习惯耍小聪明的人即使智商超群,但终究难成大事。
因此,父母看到孩子耍小聪明,不能无视,更不能用夸赞的语气向其他人炫耀,或者是表扬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
二、父母应看到孩子耍小聪明背后的“诉求”,而不是一味批评孩子,或者打压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
上文中我们说到,孩子耍小聪明,通常不是无故调皮,而是为了逃避自己的某种义务或麻烦。
比如说明明不想吃饭,但妈妈规定不吃完饭就不能去玩,于是明明趁着妈妈不注意把饭倒进马桶中冲走。再比如嘉嘉在外面弄丢了一个新的皮球,回家后他告诉妈妈:“邻居家小弟弟很喜欢我的皮球,我就送给他了。” 这些都是孩子耍小聪明的表现。
发现孩子耍小聪明后,父母不应一味地批评或者打压孩子,而是要看到孩子耍小聪明背后的真正需求,了解孩子耍小聪明的原因。
比如前一个例子,明明的真正目的是不想吃饭,父母需要弄清他不想吃饭的原因:是孩子零食吃多了不饿?是这一顿的饭菜不合胃口?还是孩子想留着肚子等一会儿吃蛋糕?而后一个案例中,嘉嘉弄丢了皮球后撒谎,显然是害怕惩罚。
再拿文中开头那个熊孩子冒充校长解散网课群来说,很明显他的目的是不想上网课,但父母应该深入地了解其根本原因:孩子是不喜欢网课这种教学模式,还是根本就不想学习呢?
了解了孩子耍小聪明背后的诉求,父母就应该“对症下药”: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不过分限制孩子,平时对孩子不应过分严厉等等。
三、鼓励孩子说实话,不惩罚孩子的“诚实”
孩子耍小聪明、撒谎,往往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很可能他们曾经就因为“说真话”而被批评过,所以才会采取耍小聪明的方式来避免自己的麻烦。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说实话,不要因为孩子诚实地承认错误而惩罚孩子。当孩子发现说真话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自然就不会再费尽心机去耍小聪明了。
四、适当让孩子承担耍小聪明的后果
父母一方面要鼓励孩子说真话,办实事,另一方面则应适当惩罚孩子耍小聪明的行为。例如:孩子不想吃饭偷偷将饭倒掉,父母可以在下一顿吃饭时,罚孩子看着其他人吃饭,让孩子承担一段时间不能吃饭的后果;孩子因为想得到新玩具而故意破坏旧玩具,那就罚他一段时间不能玩玩具,承担破坏玩具的后果。
当孩子意识到耍小聪明不能带来他想要的结果,反而还要为此承担不利的后果时,他就会逐渐停止这种行为。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熊孩子冒充校长“指挥”老师解散网课群,语言表达滴水不漏》发布于2020-2-2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