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诗词故事想必大家就会立马联想到李白、杜甫、王维这样大名鼎鼎的诗人,诗讲究四大要素,分别是押韵、四声、平仄、对仗。另外还有词、文言文等等,在古代不管是文章还是书籍都普遍的用文言文记载,今人看起来就会比较费劲,但是却让整篇文章风趣奥妙。民国时期出现了同音文,同音文没有那么普及所以很多人不知道,其意思就是整个文章中的汉字只有一个音。最有名的恐怕要数《季姬击鸡记》。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全文78个字用的都是“ji”的音,四声和标记没有限制,文章讲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说是一位叫季姬的女子,也有人说“季姬”指的是四个女子,因为生活的太孤寂了于是养了一群鸡,而且是在野外捡来的小鸡,一群小鸡因为好久没吃食饿的叽叽喳喳的叫,季姬用竹子做的簸箕喂小米给它们,吃饱之后有一只鸡跳上了书柜,季姬怕弄脏了于是去赶,鸡受到惊吓飞到了桌子上,于是她用手中的箕驱赶,结果再次受到惊吓的鸡把桌上的陶瓷做的兵马俑打碎在地上,一群鸡吓的四处乱窜,季姬气急败坏的拖下手中的木履鞋丢了过去,鸡被意外的打死了,之后季姬将自己这段养鸡的故事记录下来了。这篇文章也叫《饥鸡集矶记》。

同音文比文言文的难度系数要更高,读完之后能深深的感受到中国汉字的魅力和强大之处,在读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绕口令的感觉,但整个作品确实只有4个音,读起来却拗口,难怪说汉语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语言。
这种格式的文章首创者是赵元任,他对中国汉字非常有研究,除了外语光中国的方言他就会33种之多,是中国有名的学者、语言学家、音乐家。他本身对语言本就有着极高的天赋和兴趣,加上后期环境的影响,父亲在北方任职的时候便把他带在身边,小时候的时候更容易接收事物,所以能说标准的北京话和保定话,这两种方言是在五岁之前就学会了,五岁之后他便回了老家常州,自然而然的学会了常州话。

之后在学校里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就这样学会各种各样的方言,所以有人常说赵元任走到哪都是“老乡”。同音文是从他写的《施氏食狮史》故事开始的,全文只有“shi”一个音,这样神一般的文章一出之后掀起了一场同音文的热潮,一个音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这种文章翻译官看了也头疼,因为无法翻译,只能讲述个大概,这就是汉字的精髓。早之前也有同音的对联出现,同样情趣盎然构思精巧。汉字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运用的过程中会发现其隐藏的各种艺术。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神一般的文言文,全文78个字的读音一致,翻译专家都表示无法翻译》发布于2020-1-26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