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太难了。
近日,磕破两颗门牙的杨凯文医生,
让9400万网民泪崩。
连续两周,
他奋战手术台,
拯救了多位病人的生命。
年关将至,
他终于有机会,回家眯一觉。
进到电梯不到十秒,
他哈气连天,揉鼻搓眼。
结果,意志敌不过生理反应,
他竟困到直挺倒地。
依靠意识支撑,
他再次醒来,
但由于在手术台工作太久,
他只能弯着腰,
摇晃着过度劳损的身体前进。
意识渴望归家,
但身体早已无法负荷。
他最终倒在自己车位不远处。
所幸,他仍在医院,及时得到救治。
第二天,
杨医生按时上了班。
“放不下病人,以后多注意。”
轻描淡写,仿佛已是常态。
但让人痛心的是,
这确是医务人员的日常。
护士站前,
柏凯娟刚结束完一台手术。
从早上9点到下午2点,
她笑称:“终于重见光明。”
元旦至今,
她已接手愈100台手术,
平均每天3~4台,
几乎占据她所有时间。
从医,是柏凯娟的梦想。
但她不曾设想,
代价是从此春运与她无关。
她想家,
她孤独,
但病人的感谢,让她充满力量。
大年三十,
陆建聪和几位同事,
到行动不便的病人家里巡访。
病人的孤寂,
有他们的慰问。
他们的尽职,
代价却是无法归家。
陆建聪说:
“作为医务人员,是没有假期的。”
这是觉悟,
也是无奈。
事事以病人为先,
这是他从医以来,坚守的信仰。
杨喜娇最不能提到的,
是“回家”二字。
朋友圈里,家家团圆。
而她,
只有产妇和新生儿相伴。
她总自我宽慰:
“看见新生,就代表新的一年来了。”
她在,
产妇们才能感到安心。
她也把自己当做守护天使。
她的双手,
是为她们保驾护航而存在的。
第三次挂断父亲电话的鹿语,
终于有空接起电话。
“你今年回家过年吗?”
“不回了。”
电话那头,叹息连连。
电话挂断后,
鹿语忍不住掉了泪,
自毕业来,
他不曾回家过年。
一个患癌症的女孩,与鹿语关系很好。
女孩想趁着新年,给家人录一首歌。
两人对着手机,
唱了一首《当你老了》。
鹿语强忍哽咽,
想到父母老了,
他来不及相见。
新婚燕尔的周石,
刚结束了24小时连轴的工作。
她与丈夫的约会,
定在下一个病人就诊前10分钟空档。
约会活动,
是一起吃一份外卖。
那是他们的年夜饭。
这样的跨年,
周石已经记不清过了几年。
但她坦言幸福,
因为丈夫支持她从医的梦想。
三代从医的庄莉,
早已习惯在医院过年的生活。
小时候,
她度过没有父亲的童年。
长大后,
她的孩子重走她儿时的路。
庄莉是聪明的。
为了弥补孩子,
她将每年的年夜饭,
提早到年前半个月。
而在真正的春节,
陪伴她的,
是医院楼下便利店的便当。
庄莉每年都准备福袋给病人,
里面装了祝福纸条和糖果,
她觉得,
这样她也算和“家人”过了年。
候志佳已经16年没回家过年。
此时,
他刚结束24连轴的值班。
他的年夜饭,
是单位准备的饺子。
他感恩妻子的谅解,
但听到儿子想要从医,
不免隐隐担心。
他不希望儿子像他一样,
把家丢给另一半打理。
除夕夜,
侯文龙和妻子都在医院值班。
他们同在一所医院,
但连过年,也没有时间见面。
侯文龙自嘲:“牛郎织女都比我们好。”
从医夫妻档,
是医院最常见的组合。
他们把医院当成家,
家却成了空壳,
而家人的期盼,
也注定年年落空。
余阗和丈夫,
第27年没有回家过年。
年前,
公婆因病住进两人所在医院。
两人太忙,
只能掐算着时间轮流探望。
女儿从小独立。
主动要求寄宿,
甚至出国留学。
余阗知道,
女儿只是不想面对,
连过年都空荡荡的家。
在病人眼里,
她与丈夫都是最好的医生。
但在家人心里,
他们却少了一份责任。
纪银平最害怕听见儿子问:
“妈妈,你爱我吗?”
她回答:“爱。”
儿子会质问,为何不回家过年?
她打马虎,
儿子会哭得撕心裂肺。
对一个母亲而言,
无法见证孩子的成长,
是最残忍的刑罚。
而她选择了病人,
就注定每日煎熬。
我最看不得医闹的新闻,
看见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局面,
总让我感觉心寒。
有人以为,
医务人员是服务性行业,
收钱办事,天经地义。
这些人往往遗忘,
医务人员本不需拿命换命。
但医者仁心,
所以,
他们将一生奉献给素不相识的病人。
他们抛弃小家,
成全更多家庭的圆满。
他们只能安慰自己:
“春节不过是普通工作日。”
中国14亿人口,
医务人员却仅有450万。
但有些人却要求,
他们成为自己的专属医生。
不得不说,何其荒谬。
而今,我们正享受普天同庆的春节,
别忘了,
医院里,还在拿命拼搏的他们。
他们有家可回,
但却牺牲自己,
化作病人的守护者。
?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又有医生险丧命:保护了别人,也请保护好自己》发布于2020-1-23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