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爱因斯坦访问亚洲,这是他一生当中唯一次访问亚洲。
而他来亚洲的重要访问地却不是中国,而是日本。
早在1920年,在德国访问的前教育部次长袁观澜向爱因斯坦发出了邀请,希望能够代表北京大学邀请爱因斯坦访问中国。
爱因斯坦并没有接受这次邀请。
中国没有放弃,将这位最杰出的科学家请到中国,无疑将对中国的科学事业起到一个提振的作用。
第二年,蔡元培在访德期间,专门拜访爱因斯坦,再次邀请爱因斯坦到中国走一走。
爱因斯坦拒绝了,表示自己将访问美国。不过,他终于答应在不久的将来能够访问中国。
到了第二年,爱因斯坦终于决定访问东亚。
爱因斯坦是当世最杰出的科学家,但科学家也要柴米油盐。每次出访,都谈妥出场费用。
蔡元培给爱因斯坦写信道,并承诺将提供食宿以及一个月一千元的补助。
这已经是相当高的出价,当年鲁迅在北京买的四合院也只花了三千多银元。
但爱因斯坦表示 ,希望费用是一千美元,而不是一千中国元。
以当时的汇率,这个价格已经超出了北大的支付能力。蔡元培不得不去拉赞助,在得到梁启超的赞助后,表示愿意按爱因斯坦的提议支付费用。
于是,爱因斯坦回信,“拟于新年前后到北京。”
1922年11 月13日,爱因斯坦抵达上海,这只是一次过站。爱因斯坦并没有顺便进行一些演讲,在第二天的中午就乘船离开,前往日本的神户。
这样的热情让爱因斯坦在日本一呆就是43天,而非预定的一个月。
爱因斯坦的访问,对日本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日本人称之为“爱因斯坦效应”。
自他访日后,日本对相对论的研究更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日本的理论物理学研究开始了一个长足的进步,甚至日本成为第一个制定原子弹研究计划的国家。
爱因斯坦在日本撒下了科学的火种。
遗憾的是,爱因斯坦访华的计划流产了。
作为中国的杰出教育家,蔡元培清楚的知道,这样的一位科学家对中国教育以及科学能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他不得不多次放底姿态,提醒爱因斯坦不要忘记约定,一定前来中国。
但大概因为款项沟通的问题,爱因斯坦一直以为北大可能筹不到讲好的费用,最终将原本用来访华的时间留给了日本。
1922年12月29日,爱因斯坦乘坐“榛名丸号”离开日本, 31日11点到达上海。
这一次逗留是因为上海的犹太人向爱因斯坦发出了邀请。大家可能也听过,在二战期间,充满爱心和同情心的上海人曾经向当地的犹太人伸出过援手。
而在两天后,爱因斯坦乘坐“榛名丸号”离开上海。
因为经费的问题,中国错失了爱因斯坦,在蔡元培看来,这是中国的一次重大错失。
我想,原因只有一个,中国的内心没有那么脆弱了。我们是曾经有过愚昧的时候,我们当时的国民教育程度不高这是一个事实,我们没有必要因为一个人在中国的短暂停留后所做的评论而感到被激怒,尽管这个人叫爱因斯坦。
而杨振宁做为中国人,他在物理这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证明了中国人不缺乏智慧,同样能为世界科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此,杨振宁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议中科大开设少年班,开设计算机班,帮助筹建基金,让中国的学者能够到美国学习,把国外的科学知识引进到国内来。
1975年,杨振宁回国,国家向他问了一个问题,怎么提高中国普通工程师的科学素养。
杨振宁大力推荐了《科学美国人》
这个杂志是《自然》杂志的科普版,为它写稿的都是当今世界一流的科学家,从创刊起,一共有一百五十二个诺贝尔获得者给他写过稿子。
可以说,这是世界第一流的科普杂志。
《美国科学人》引进到中国,名为《环球科学》,这本杂志的引进,对一位正在创造科幻小说中的工程师来说不晋于雪中送炭。这就是写出三体的刘慈欣。
刘慈欣正是通过这个杂志了解到了最新的科学知识,从而写出了三体这样的硬核科幻。
有意思的是,杨振宁因为反对建高能对撞机,被一些网友称为智子(《三体》中锁死人类科技的三体间谍)。
他们大概不知道,要不是杨振宁,可能这个世界不一定有《三体》,也不一定有智子这个词的存在。
如果刘慈欣知道网友用自己书中的角色来嘲讽杨振宁,只怕他会哭笑不得。因为他最清楚,杨振宁是中国的科学执剑人,而不是三体的智子。
而引进《科学美国人》后,《环球科学》杂志社又引进了少儿版的科普书。这本杂志在美国叫《How it works》。
在美国,成年人就看《美国科学人》,孩子就看《How it works》。
而去年,中国引进了《How it works》,名字就叫《万物》。
杂志知识涉猎广泛,资讯新鲜,有很多前沿科学知识和话题,涉及交通运输、工程机械、生态环境、太空探索、历史人文等等。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只因一千美元,中国错失爱因斯坦,路过上海站,爱因斯坦直奔日本》发布于2020-1-5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