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美三国古生物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一只9900万年前的小鸟,被完整“雪藏”在一枚9厘米长的琥珀中。
这是人类首次在琥珀中发现雏鸟化石。标本保存非常理想,2厘米长的黄金色鸟足上,脚爪锋利,鳞片、丝羽栩栩如生。
中加美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宣布,有关恐龙时代第一只雏鸟标本的研究论文在国际知名地学刊物《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影响因子8.743)在线发表。图为比龙标本复原图
取得这项研究成果的是去年揭秘“琥珀恐龙”的团队。
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右)与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古生物馆馆长瑞安·麦凯勒教授
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力达:
此次发表的标本是一只较为完整的反鸟类雏鸟,记录了其生命最初几周的骨学和羽毛特征。这件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之一,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此地的琥珀距今约9900万年前,属于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
比龙标本的琥珀化石,断层扫描成像和同姿态的复原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邹晶梅:
标本头骨有明显的牙齿,椎体等其它骨骼形态一致表明,它属于典型的反鸟类。
反鸟类是白垩纪出现的一类相对原始的鸟类,其肩带骨骼的关节组合与现生鸟类的相反,因此得名。反鸟类和今鸟类是鸟类演化的两个主要的谱系,并在早白垩世出现了较大的生态分化和辐射,它们有着较强的飞行能力,拇趾与其他三趾对握,适宜树栖,但最终在晚白垩世末期与恐龙一道完全绝灭。
邹晶梅拿着一只小型反鸟类化石
美国洛杉矶自然史博物馆恐龙研究院院长路易斯·恰普教授:
琥珀体很大,约9厘米长,容纳了接近完整的一只古鸟类的头部、颈椎、翅膀、脚部和尾部,以及大量相关的软组织和皮肤结构。
这些保存下来的软组织除了各种形态的羽毛之外,还包括了裸露的耳朵、眼睑,以及跗骨上极具细节的鳞片,这为古鸟类研究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琥珀与1角钱硬币大小对比
特异保存的化石往往能提供远古生命前所未见的细节,比如“木乃伊”化的鸭嘴龙类埃德蒙顿龙所留下的皮肤印痕,虚骨龙类棒爪龙留下的肠道痕迹,以及中国热河生物群的众多脊椎动物化石。尽管这些标本对古生物学研究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但仍会受到成岩作用的影响,损失大量细节。
琥珀则恰恰没有这些问题,它能为古生物提供无与伦比的保存状态,这次就是人类历史上发现的最丰富的雏鸟骨学与软组织细节,为人们了解反鸟类和今鸟类在发育上的显著差异提供了新的证据。唯一的缺陷是琥珀所能容纳的包裹物大小受到严格限制,因此琥珀中完整的大个体脊椎动物极为罕见,这也是“比龙”的珍稀之处。
缅甸琥珀矿区
标本的拥有方,腾冲虎魄阁博物馆馆长陈光:
刚看到这个标本时,当地人都以为是蜥蜴爪,但我意识到这个标本尤其特殊,更像鸟类的足部。
他随即与兼任腾冲市琥珀研究中心副主任的邢立达联系。猜测得到确认,这确实是一只鸟足。
比龙标本复原图 张宗达绘制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副研究员白明博士:
获取标本之后,研究团队开始只是注意到了一对非常精美的鸟足,之后采用显微CT等无损设备来成像和分析标本之后,才发现了琥珀内部还隐藏着头骨、脊椎等重要信息,通过对CT数据的重建、分割和融合,最终无损得到了所有骨骼的高清3D形态。
幼鸟被树脂包裹时,正处于稚羽发育的最初阶段。
琥珀中雏鸟的局部特写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古生物馆馆长瑞安·麦凯勒教授:
比龙标本保留着迄今最为完整的古鸟幼鸟羽毛和皮肤,这在白垩纪的标本中尚属首次,这些细节包括羽序、羽毛的结构和色素特征等。
比龙标本的线条图,展示了软组织(皮毛)分布。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古生物馆馆长的瑞安·麦凯勒教
经过小编的讲解,你是不是也想感受一下琥珀蜜蜡独一无二的魅力呢?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F_Robot,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峰哥博客。
原文地址《
一只9900万年前的小鸟,被完整“雪藏”在一枚9厘米长的琥珀中》发布于2020-1-1
若您发现软件中包含弹窗广告等还请第一时间留言反馈!